嘉峪关水磨工作室喝茶,嘉峪关水磨坊茶室品茗
嘉峪关的夏天总是带着一种粗粝的质感,风里卷着戈壁滩的沙尘,阳光亮得晃眼。朋友说,带你去个地方,躲躲这日头。于是,我们拐进了一条老巷,巷子尽头,挂着一块不甚起眼的木匾——“嘉峪关水磨工作室”。
推门进去,仿佛跨入了另一个世界。外面的喧嚣与燥热瞬间被隔绝,一股清润的凉意包裹上来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,还有一股……嗯,是旧木头的味道,混着一点点水汽的清新。工作室里还真有一台老式水磨,静静地立在角落,石头磨盘被打磨得温润光滑,像是位沉默的老者。朋友熟稔地跟店主打了个招呼,我们便在靠窗的茶桌旁坐下了。
水声潺潺,茶香袅袅
店主是个温和的中年人,话不多,只是安静地为我们烫杯、置茶、冲泡。水流从一把陶壶中缓缓注入盖碗,声音清脆,竟与墙角那假想中的水磨转动声奇异地融合在一起。他一边操作,一边轻声说:“我们这儿,不光是卖茶,更想留住的,是这种‘嘉峪关水磨坊茶室品茗’的老感觉。”
我端起面前那只小小的品茗杯,茶汤橙黄透亮。凑近鼻尖,一股沉稳的、带着蜜韵的香气就钻了进来,是普洱熟茶特有的味道。小心翼翼地呷了一口,茶汤顺滑如丝,醇厚的滋味在口腔里慢慢化开,最后留下一丝甘甜在喉头。这种感觉很奇妙,窗外是苍茫的边塞风光,窗内却是这般细腻温润的茶汤,强烈的对比之下,反倒让这份茶味显得格外珍贵和安宁。
我的目光又落在那台水磨上。店主见我看得出神,便走过来说:“这老物件,现在就是个摆设了。但我总觉着,它转动的样子,跟咱们泡茶是一个道理。都是慢功夫,急不得。”他用手虚虚地比划了一下,“粮食要一点点磨碎,才能出精华;茶叶也要慢慢泡,才能出真味。你们现在年轻人,什么都讲求快,到这里,就学着慢下来吧。”
这话说得我心头一动。是啊,在城市里,我们被各种快节奏推着走,连喝口水都像是完成任务。而在这里,时间仿佛被那“虚拟”的水流带动着,也放慢了脚步。一口茶,你可以分叁次品,感受它前、中、后段不同的风味变化;一段话,你可以边说边想,中间留出长长的沉默,却丝毫不觉得尴尬。
我们又续了一泡茶。这次换了一款生普,滋味更显清冽,带着山野的气息。朋友和店主聊起了这嘉峪关的往事,从古代的商旅驼队,讲到如今的城市变迁。我听着,偶尔插一两句话,大部分时间只是静静地喝着茶,感受着这份难得的闲适。这不仅仅是喝茶,更像是一种对古老生活节奏的短暂回归,在嘉峪关水磨工作室喝茶的体验,已然超越了饮品本身。
不知不觉,日头已经西斜。我们起身告辞,推开门,那股熟悉的、带着土腥气的热风又扑面而来。但奇怪的是,心情却不像来时那般焦躁了。嘴里还留着茶的余甘,脑子里还回响着水磨那想象中的吱呀声。这一下午的嘉峪关水磨坊茶室品茗,仿佛给心灵也做了一次温柔的按摩,洗去了不少尘世的烦扰。我回头又望了一眼那块旧木匾,心下想着,这地方,以后还得常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