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江口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300元在丹江口的情感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2:12:49 来源:原创内容

丹江口水库边上那家“老刘鱼馆”,是我跟小雅第一次见面的地方。记得那天下午刚下过雨,屋檐还在滴水,她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,站在店门口躲雨。

我正坐在店里喝十五块钱一碗的鱼头汤。这汤熬得奶白奶白的,热气直往上冒。看她站了得有十来分钟,我冲门口喊了声:“姑娘,进来坐吧,外头凉。”

她犹豫了一下才进来,挑了个靠门的位置坐下。老板老刘走过来,她小声问最便宜的饭菜多少钱。“素面八块,”老刘说,“加个煎蛋十块。”她只要了碗素面。

“我这汤点多了,”我把剩下的半盆汤推过去,“帮忙喝点?不然浪费了。”她看了我一眼,那眼神我记得清楚,有防备,还有点别的东西。

那叁百块钱

后来熟了才知道,她是来找在丹江口打工的姐姐的,没想到姐姐跟人去了广州。她兜里就剩叁百多块钱,得撑到找到工作。

“叁百块钱能做什么呢?”她后来笑着问我,“在这儿连间像样的房子都租不起。”可就是这叁百块钱,让我们想出了个主意——在丹江口大坝下面的空地摆了个小摊,卖鱼干和当地产的橘子。

每天早上,我骑叁轮车从批发市场进货,她负责看摊。中午她做饭,我守着。傍晚收摊,我们坐在水库边上数零钱,一分一毛地理顺。最好的时候一天能赚八十多,最差也有二十来块。

说来你可能不信,那会儿觉得顿顿能吃上五块钱的盒饭就是幸福。晚上我们就在摊子后面支个棚子,她睡里面,我睡外头。有次下雨,雨水漏进来,我们坐着聊了一夜。

“等攒够钱,”她说,“我想在丹江口开家小店。”我问她开什么店,她说还没想好,可能就是卖鱼干和橘子吧。我们都笑了。

那段日子啊,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不真实。丹江口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听起来像个笑话,可我们真就靠着这点钱过了两个月。摆摊被城管追过,被当地人欺负过,也遇到过好心人多给钱不要找零。

有天晚上特别热,我们溜达到大坝上。她突然说:“要是有一天我们有钱了,会不会就变了?”

我没说话。风吹过来,带着水汽,凉丝丝的。

后来呢?后来就像很多故事一样,她家人找来,把她接回了老家。我留在丹江口,真的开了家小店,就卖鱼干和橘子。

偶尔会有游客问起店名的由来,我就给他们讲这个叁百元在丹江口的情感故事。有人信,有人不信,都无所谓了。

昨天傍晚,我关门的时候,看见个女的在店外站了很久。穿着挺讲究的,不像本地人。她最后什么也没买,只是笑了笑就走了。

晚上清点账目,发现抽屉最里面压着叁张一百块的旧钞票。这事我没跟任何人说,就像很多发生在丹江口的故事一样,留在这座水边的城市里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