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阳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高价通话现象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0:50:36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在家长群里看到个事儿,挺让人琢磨的:有个朝阳区的初中生,花了五百块钱就跟人通了叁个小时电话。这事儿乍一听挺离谱的,现在微信语音都免费了,谁还花这冤枉钱啊?

可仔细一打听,这电话还真不是随便打打。接电话的是隔壁班出了名的"学霸",人家这五百块卖的可不是闲聊,是实打实的考试经验和学习方法。据说这学期期中考试前,找这位学霸"煲电话粥"的同学排着队预约呢。

这钱花得到底值不值

我跟小区里几位家长聊起这事儿,反应那叫一个两极分化。李阿姨家闺女也找过这位学霸,她说这钱花得值:"我家丫头以前数学老是卡在七八十分,跟人家聊了两个晚上,期末就上了九十。请家教一小时还得两叁百呢,这可比家教管用多了。"

但张叔叔就特别不理解:"现在的孩子怎么了?我们那会儿遇到难题,要么问老师,要么同学之间互相讨论,哪用得着花钱买话聊?这不是助长攀比风气吗?"

这话让我想起前两天在楼下碰到那个"学霸"本人,戴着厚厚的眼镜,书包比别的孩子都沉。问他怎么想到这个办法,他挺腼腆地说:"就是有同学老来问问题,后来实在没时间一个个解答了..."

现象背后的门道

其实细想下来,这种学生高价通话现象能火起来,确实有它的道理。现在的孩子课业压力大,好老师资源又有限,同学之间的经验交流反而更接地气。就像有个初叁学生说的:"老师讲题总爱用标准答案,但学霸们都有自己的小窍门,那些'野路子'有时候特别管用。"

不过这事儿也得看分寸。我认识的一个班主任就提醒过,班里有孩子为了凑钱找学霸"取经",居然省下午饭钱。这就完全跑偏了,学习再重要也不能拿身体开玩笑啊。

还有家长担心,这种付费咨询会不会让同学关系变味?本来挺纯粹的互帮互助,现在明码标价,会不会让家境差的孩子更吃亏?这些问题确实都值得琢磨。

说到朝阳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这事儿,我邻居家孩子倒是给了个新视角。他说他们班现在流行"知识互换",你教我数学,我帮你补英语,谁也不欠谁的。这办法听着挺靠谱,既解决了问题,又保住了同学情谊。

教育这事儿吧,从来就不是简单的对错题。就像那位花五百块打电话的初中生,他妈妈后来跟我说,孩子那次考试确实进步了,但更重要的是,他好像突然开窍了,知道该怎么学习了。这话让我想了很久,或许有时候,孩子们比我们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。

现在偶尔还能在小区里看到那个"学霸",他还是那么忙,但听说最近开始组织免费的学习小组了。这倒是个好消息,毕竟知识这东西,分享出去才会变得更珍贵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