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密场子不限次喝茶,哈密茶聚不限场畅饮
说起喝茶这事儿,在咱们哈密可真是透着股豪迈劲儿。你别看南方人泡功夫茶那么讲究,在咱们这儿,喝茶喝的是个痛快,是份随性。最近城里人常念叨的"哈密场子不限次喝茶",说的就是这种自在劲儿——管它是街边小店还是夜市大棚,竹帘子一拉,长条凳一摆,大铜壶咕嘟咕嘟冒着热气,你往那儿一坐,从日头正猛喝到星子满天也没人催你。
记得去年夏天在回城老街,我撞见过这么个场景:剃头师傅老马收摊后,总要拎着搪瓷缸子晃进阿依古丽的茶馆。他那缸子比脸还大,古丽姑娘见了他就笑:"马叔,您这哪是喝茶,分明是骆驼饮水的架势嘛!"老马也不恼,眯着眼看姑娘把茯茶砖敲得梆梆响:"在你们这儿喝茶舒坦,哈密场子不限次喝茶,我这把老骨头都能泡出年轻味儿来。"
茶香飘过叁百年
其实这种喝茶的派头,早在驼铃叮当的年代就有了。赶驼人守着篝火煮茶时,哪会计较第几泡?装茶叶的布袋往锅里一抖,撒把盐,添点奶,熬出来的茶汤能暖透全身。如今虽不见驼队,可这份爽快倒是在"哈密茶聚不限场畅饮"里活下来了。上个月我在巴扎遇见卖烤包子的哈萨克小伙,他边翻馕坑边跟我说:"咱们这儿喝茶像呼吸似的自然,葡萄架下能喝,摩托车后座能喝,就算蹲在渠沟边,两块砖头支个炉子照样开茶话会。"
这话让我想起邻居张奶奶。每到傍晚,她准提着八磅暖水瓶往小区凉亭去。那儿早聚着七八个老姐妹,塑料凳围成圈,中间小几摆着馓子、巴旦木。有回我好奇凑近,正好听见她们在商量:"明天还在这儿?""换东头小花园吧,听说石榴花开了。"您瞧,这哈密茶聚不限场畅饮,可不就是随着心情换地儿么?
如今新式茶室也学着搞什么"叁泡回甘",但咱们哈密人倒觉得,喝茶的讲究不在工序,而在那份踏实劲儿。就像城南汽车站旁那家十年老店,墙上至今贴着"清茶五元管饱"的红纸,跑长途的司机们进门就喊:"老板,老规矩!"一壶茶,两个馍,能消解八百公里风尘。有时看着他们仰头牛饮的模样,忽然觉得:所谓乡愁,大概就是胃里装着家乡茶汤的温度吧。
最近天山顶的雪水化了,泡出的茯茶格外清甜。要不怎么说咱们哈密人幸福呢?想喝茶了,随便哪个场子一坐,管他西装革履还是汗衫拖鞋,都能捧着茶碗聊成一片。这份随遇而安的痛快,怕是别处再难寻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