贺州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贺州品茶评选活动工作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23:08:23 来源:原创内容

贺州这地方,你可能听说过黄姚古镇,也可能知道姑婆山的云海,但最近街坊邻里聊天时,总会提起一个挺新鲜的说法——贺州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。第一次听的人都会愣一下:喝茶就喝茶,怎么还搞起海选来了?

上周末,我实在按捺不住好奇心,溜达着找到了西约街那家挂着“贺州品茶评选活动工作坊”牌子的小院。刚进门,就被满屋的茶香裹住了。一位系着蓝布围裙的老师傅正在摆弄茶具,他抬头笑道:“别被名字唬住,咱们这儿就是帮大家找杯适合自己的茶。”

茶香里的竞技场

工作坊里挤满了人,有头发花白的老人端着茶杯眯眼细品,也有年轻人举着手机拍茶汤颜色。靠窗的长桌上摆着二十多种茶叶,从本地的开山绿茶到外地的凤凰单丛,每款旁边都放着评分表。原来所谓的“海选”,是让茶客们盲品打分,得票高的茶叶才能进入下一轮比拼。

我凑近看一位大姐在评分表上划勾,她不好意思地笑笑:“以前买茶全凭店家推荐,现在能亲自尝个遍再决定,这法子实在。”这时老师傅拎着铜壶走来续水,插了句话:“茶叶自己会说话,咱们这贺州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就是给它搭个说话的台子。”

窗外传来制茶机的嗡嗡声,与屋里的交谈声混成特别的节奏。有个小伙子的发言让我印象很深——他说在电商平台买茶像开盲盒,而在这里,每片叶子都在聚光灯下展示真本事。

茶杯里的学问

转到后院时,景象更热闹了。七八个年轻人围坐成圈,中间炭火烧得正旺,陶罐里的水咕嘟咕嘟冒着热气。他们正在办“民间茶王争霸赛”,每人带来自家最好的茶叶,轮流当主泡人。穿格子衫的男生冲茶时手腕抖得特别帅,引得大家纷纷拍照。

负责记录的姑娘给我看他们的赛制表,嚯,连茶叶形态、茶汤亮度、回甘时长都列了评分项。她指着正在品茶的圆脸女孩说:“那位上周还是喝茶小白,现在都能喝出海拔差异了。”我端起他们刚沏的茶,果然花香里藏着蜜味,这是评分表上永远写不出的生动。

老师傅不知何时站到了我身后:“别小看这些年轻人,他们用新法子守护老传统呢。”是啊,在这个贺州品茶评选活动工作坊里,评分标准不再是玄妙的“喉韵”“岩骨”,而是变成了谁都能听懂的“喝完嗓子是否舒服”“第二天会不会饿得快”。

暮色渐浓时,初赛结果贴在了红木板上。夺得头名的居然是本地一款不怎么出名的红茶,茶农捧着证书的手一直在抖。人群散去后,我看见几个落选的茶商还聚在院里交流制茶技巧——比起输赢,他们更在意刚才那位老茶客说的“要是火候轻半分就更好了”的建议。

走出小院时衣襟都浸透了茶香,我忽然明白了。所谓工作室、工作坊,不过是个由头,真正在发生的,是让喝茶这件事从柜台走向舞台,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评委。就像老师傅送客时说的:“茶还是要喝到嘴里才算数,对吧?”巷子尽头亮起灯火,空气里飘着若有若无的茶香,这座小城的夜晚,正因为这些有趣的尝试,悄悄改变着味道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