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会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邻近火车站后街小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19:14:19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下午,我站在四会火车站出站口,目光越过广场上熙攘的人群,落在了车站背后那片略显安静的旧街区。朋友说想看看这座城市更真实的样子,我便带他绕到了车站后方——那里藏着一条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窄巷。

刚拐进巷口,潮湿的青苔气息就扑面而来。阳光从两侧骑楼的缝隙漏下来,在石板路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条纹。巷子窄得惊人,伸开手臂几乎能同时触到两边的墙壁,斑驳的墙面还保留着上世纪用石灰水写的模糊标语。

巷子里的市井烟火

推着糖水车的老伯摇着铜铃经过,车头绑着的收音机正咿呀播放着粤剧。他看见我们举着相机,笑着用本地话说了句“呢度唔系景点喔”,倒是停在巷子中段的豆腐花摊飘来的焦香更让人走不动路。卖豆腐花的阿姨说,她在这摆了二十年摊,见证着火车站扩建了叁次,唯独这条巷子还是老样子。

沿着陡峭的台阶往上走,发现巷子深处别有洞天。二楼的住户在窗台外搭了花架,叁角梅瀑布般垂落,差点扫到邻居晾晒的衬衫。叁两家裁缝铺和钥匙店还保持着旧式橱窗,老师傅在店里不紧不慢地干活,仿佛外面的时代变革与他们无关。

住在巷尾的陈伯正在门廊下泡茶,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。他说这条邻近火车站后街小弄以前是运送甘蔗的通道,后来火车站扩建就被包进了建筑群里。“现在年轻人都往新区搬啦。”他斟着茶笑了笑,“不过我们这些老住户还是舍不得离开。”

谈话间,一列火车缓缓进站,震感顺着地面传来,屋檐下的风铃轻轻晃动。陈伯说他们早就习惯了这种规律的震动,夜里听着火车轮轨声反而睡得踏实。这种与火车站共生的状态,成了巷子居民独特的生活印记。

天色渐暗时我们准备离开,发现巷口的灯箱亮起了“修理钟表”的字样。原来这些看似歇业的小店只是在傍晚才开门,服务着下夜班的火车站员工和深夜抵达的旅客。这条四会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就像火车站投射的一道温柔影子,在喧嚣的交通枢纽旁守护着属于自己的节奏。

走出巷口重回广场,耳边瞬间涌入出租车鸣笛和旅行团的喧哗。回头望去,那巷口像是个沉默的结界,把现代交通的繁忙与旧式街巷的宁静分隔成两个世界。朋友突然说,下次来四会,还想再走走这条巷子——虽然它连正式路牌都没有,却比很多着名景点更让人记住这座城市的温度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