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化各区品茶工作室,敦化各地茶艺工作室
这几天路过街角,总能看到新开的茶室。那些暖黄色的灯光透过玻璃,映着几片茶叶的剪影,让人忍不住想推门进去坐坐。说来也怪,这两年敦化各区品茶工作室就像雨后春笋似的,隔条街就能遇见一家。
记得小时候,家里来了客人,父亲总是郑重地取出那个铁皮茶叶罐,捏一撮龙井放进白瓷杯。那时觉得喝茶是件挺严肃的事,得正襟危坐,小口啜饮。现在的茶室却完全不同了——你可以歪在懒人沙发上,抱着靠垫,慢悠悠地消磨整个下午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上周末我去了城南那家“清心茶舍”,推开木门,风铃叮当作响。店主是个扎着马尾的姑娘,她没急着推荐什么名贵茶叶,反而先问我想找个什么样的角落。我说要个能晒到太阳的位置,她便领我走到窗边,那里有盆绿萝正顺着书架攀爬。
“我们这儿啊,就是让大家能安心喝杯茶。”她边说边摆上茶具,“有的人来谈事,有的人来看书,还有位老先生每周都来,就为了安安静静写毛笔字。”我环顾四周,确实,每张桌子都隔着恰到好处的距离,既不会互相打扰,又不显得冷清。
温热的白茶入口,带着淡淡的枣香。窗外车流不息,窗内却仿佛被按了慢放键。这种氛围,或许正是敦化各地茶艺工作室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吧。
坐在斜对角的是一对年轻情侣,他们合点了一壶凤凰单丛,正小声讨论着茶里的花香。女孩突然笑起来:“这比喝奶茶有意思多了。”男孩点点头,又给她续上一杯。茶壶冒着的热气,把他们的笑容都熏得温柔起来。
不只是卖茶叶的地方
城东有家工作室更有意思,他们把茶和手作结合起来了。上次去的时候,正好赶上每月一次的茶器集市。本地陶艺家带来他们新烧制的茶杯茶壶,摆满了长桌。有个姑娘烧的柴烧杯,每个的釉色都不相同,她说:“这些杯子啊,就像在窑里经历过一场冒险。”
店主老王和我熟了,他给我泡着岩茶,说起了开店的初衷:“刚开始就是自己喜欢喝茶。后来发现,很多人想学茶艺,却找不到轻松自在的地方。那些传统的茶道班太严肃了,我们这就想做个让人没有压力的地方。”
他这里每周都有茶艺体验课,不教那些复杂的礼仪,就让大家学会怎么泡出好喝的茶。来过的人都说,原来在家也能轻松泡出茶馆的味道。
我注意到架子上摆着好多茶叶罐,标签上手写着茶叶的名字和产地。“这是附近茶友寄放的,”老王解释说,“就像个茶叶图书馆,大家可以存茶,也可以换着喝。”这个主意真妙,把独乐乐变成了众乐乐。
现在的敦化各区品茶工作室,早就不只是买卖茶叶的场所了。它们成了社区的客厅,城市的书房,疲惫时的充电站。你说它是茶馆吧,它又比传统茶馆更亲切;你说它是咖啡馆的替代品吧,它又带着独特的中式松弛感。
茶凉了,我又续了热水。看着茶叶在杯中慢慢舒展,忽然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愿意走进这些茶艺工作室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能有个地方让人安心喝完一杯茶,本身就是件很治愈的事。至于喝的是什么茶,反而不那么重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