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尔山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漠河边上200元的缘分
这事儿得从去年冬天说起。我裹着厚厚的军大衣,在阿尔山汽车站门口搓着手哈气,白雾刚呼出来就冻成了冰碴子。旁边旅社老板娘扯着嗓子喊:"单人间叁百!带暖气!"我咬着牙交了钱,心想这地方可真够贵的。
谁知这叁百块钱,竟买来了意想不到的相遇。客栈里有个姑娘正捧着搪瓷缸取暖,我们相视一笑,就这么搭上了话。她说她是从南方来的,想看看真正的雪。我说我是迷了路,本来要去长白山的。两个人说着说着都笑了,窗外的雪片扑簌簌地敲着玻璃。
北境的温暖
那叁天里,我们挤在暖气片旁边分享热水袋,一起去吃十块钱的羊肉面。她说她叫小婉,在广州做设计,攒了年假非要来看雪。我说我就是个跑业务的,整天东奔西走。我们都没想到,在这天寒地冻的地方,竟然能遇见这么投缘的人。
临走那天,她往我兜里塞了张纸条。"要是路过广州..."话没说完,她的脸比围巾还红。我捏着那张纸条,在车站站了半天,直到客车司机按喇叭催人。
回城后日子照旧,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直到有天老板派我去漠河出差,我盯着地图看了好久——从阿尔山到漠河,差不多绕了大半个北境。鬼使神差地,我拨通了那个号码。
"漠河边上有个传说,"我在电话里说,"据说花两百块就能遇见缘分。"电话那头静了很久,久到我以为信号断了。"我请年假。"她说。
另一段旅程
再见面时,漠河刚好下第一场雪。她戴着那条红围巾,在车站门口跺着脚。"这次可别又说迷路了。"她眼睛弯弯的。我不好意思地挠头,其实为了这次"偶遇",我跟老板软磨硬泡才换来这个差事。
漠河的旅店便宜些,标间才两百。我们坐在黑龙江边看对岸的俄罗斯村庄,她说这趟值了,见到了比阿尔山还大的雪。我说是啊,这二百块钱花得真值。她突然不说话了,只是望着江面笑。
那天晚上我们啃着冻梨聊天,她说广州现在还有二十八度,办公室里空调开得呼呼响。我说北京地铁还是那么挤,早上买个煎饼都得排队。明明生活在不同的世界,可坐在这儿唠嗑,却像是认识了半辈子。
清晨她被窗外动静吵醒,推开窗一看,我正笨手笨脚堆雪人。零下叁十五度,我的睫毛都结了霜。"这是...熊?"她憋着笑问。"是你啊!"我指着雪人脖子上的红围巾。她抓起雪团追着我打,笑声惊飞了树上的麻雀。
后来我们去了最北邮局,她趴在桌上写了好久的明信片。我问是寄给谁,她眨眨眼说:"给下一个迷路的人。"阳光透过冰花照在她脸上,特别好看。
现在嘛,我书桌上摆着两个相框。左边是阿尔山车站,右边是漠河邮局。每当有人问起这两张照片,我就笑着说:"这是叁百块钱和二百块钱买来的故事。"至于后来?后来广州多了个怕热的北方汉子,北京地铁里有个姑娘学会了在挤地铁时吃肠粉。
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怪,它不管你是南方人北方人,不在乎你花叁百还是二百。它可能就在某个汽车站,某家小旅馆,等着你在对的时间推开那扇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