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铜峡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,后街现在有什么好玩的地方
青铜峡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?昨天路过时,这个问题突然冒了出来。毕业五年的老学姐故地重游,发现这条街好像变了,又好像什么都没变。
街口那家糖水铺还在营业,老板娘居然还认得我。“还是双皮奶加红豆?”她笑着问。木桌子被磨得发亮,隔壁桌几个女生正在讨论明天要不要翘课。恍惚间,我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,那些傍晚我们总爱来这里,十块钱就能买到半个晚上的快乐。
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美食
往深处走,香味先于景象扑鼻而来。炸串摊的油锅滋滋作响,记得以前我们总为“要不要加辣”争论不休。巷子中段的麻辣烫换了新招牌,但老板还是那个爱聊天的阿姨。“你们这些毕业的孩子啊,回来都先往我这儿跑。”她边说边往我碗里多夹了两个丸子。
新开的奶茶店放着流行歌,店员手脚麻利地摇着雪克杯。这在当年可是稀罕物,我们那会儿最奢侈的享受,是周末凑钱买一大瓶可乐,坐在马路牙子上分着喝。现在整条街几乎被奶茶店包围了,真是时过境迁。
转角处的书店还亮着暖黄的灯,不过靠窗的位置已经改成了咖啡区。以前我们总来这里淘二手教材,顺便在书架间偷偷观察那个总穿白衬衫的学长。现在想想,那些小心思比小说还要精彩几分。
后街现在有什么好玩的地方
要说现在有什么新鲜玩意,还真发现了几处。原来卖文具的小店改成了手作工作室,几个学生在里面做陶艺。玻璃门上贴着“欢迎体验”的字样,看上去挺有意思。
再往前走,居然有家猫咖。透过玻璃窗能看到几只肥猫在沙发上打盹,这在我们那时候简直不敢想象。当年想撸猫只能蹲在宿舍楼下,逗那几只警惕的流浪猫。
最让我惊讶的是巷尾开了家小酒吧,不过白天还没营业。记得我们毕业那年,这里还是家破旧的打印店,通宵赶论文时总要求这里救急。现在居然变成了颇有情调的清吧,门口小黑板上用粉笔写着“学生证八折”。
天色渐暗,路灯依次亮起。后街的夜晚似乎比白天更热闹,各种小摊都出来了。卖首饰的、贴膜的把街道点缀得灯火通明。几个男生在街角弹吉他,周围围了一圈人。这场景突然让我明白,后街从来不只是条商业街,它是无数人青春的舞台。
回到最初的问题,青铜峡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?走在熟悉又陌生的石板路上,我突然笑了。这里当然可以玩,而且永远会有新玩法。变的是一家家店铺,不变的是那种年轻的气息。那些新开的店,不正是为现在的学妹们创造着属于她们的回忆吗?
临走前又买了杯糖水,老板娘说下周要回老家带孙子了。我怔了一下,随后多付了十块钱。“不用找啦。”就像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,有些东西留不住,但至少能好好道别。这条后街啊,就像个永远年轻的朋友,送走一届届学生,又迎来新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