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山附近人100米约爱,附近百米约伴同行
这标题乍一看有点绕对吧?其实就是想聊聊咱们现在生活中一个挺常见的现象——人与人之间那种若即若离的距离感。
昨天刷手机,看到有个住在黄山脚下的小伙子发帖,说想找附近一百米内能聊得来的朋友。这个“100米约爱”的说法挺新鲜的,仔细一想,现在大家住在楼房裡,隔壁邻居姓什么可能都不知道,反倒是隔着屏幕的陌生人更容易开口说心里话。
百米之内,却是最远的距离
想想也是啊,以前住大院子的年代,谁家包了饺子都会给邻居端一碗。现在呢?同住一栋楼,电梯里碰到,眼睛都盯着手机屏幕,连点头微笑都觉得尴尬。物理距离就这么几十米,心理距离却像隔着一座山。
那个发帖的小伙子后来在留言区说,他其实就住在屯溪老街上,发帖后真有两个住在同一条街的年轻人联系他。周末他们约着去了街口的茶馆,一聊才发现,叁个人都喜欢摄影,都爱往黄山跑,只是从前谁也不认识谁。
这事让我想起上个月,我们小区微信群里有人在问有没有一起夜跑的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一下子冒出七八个人响应。现在每天晚上八点,小区门口都会聚集这么一帮人,边跑边聊,从工作压力聊到孩子教育,跑完步还会在凉亭里坐着喝口水再回家。
其实很多人心里都渴望交流,只是缺了个开口的理由。那个“黄山附近人100米约爱”的帖子,不就是给了大家一个自然而然的理由么?
有时候我在想,科技让我们能跟千里之外的人视频通话,却让我们忘了怎么跟对门邻居打招呼。这倒不是说科技不好,而是咱们在使用科技的时候,可能忽略了身边那些触手可及的温暖。
像现在很多社区都有了读书会、羽毛球群,还有妈妈们组织的亲子活动。这些不都是现代版的“附近百米约伴同行”吗?大家因为共同的兴趣聚在一起,自然而然地就从陌生人变成了能说上话的朋友。
说到底,人心都是相通的。无论是在黄山脚下,还是在城市小区,大家都需要那种推开门就能找到人说说话的亲近感。也许下一次,咱们可以试着在小区群里发一句“有人晚上一起散步吗”,说不定就能开启一段意想不到的缘分。
物理上的百米距离,走几步就到了。心理上的百米距离,有时候只需要一句简单的问候。你说是不是这个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