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陆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附近区域俗称哨塔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2:23:32 来源:原创内容

刚到安陆大学城那会儿,总听学长学姐们神神秘秘地提起“炮楼”这个地方。我脑袋里立刻冒出古代烽火台的样子,青砖砌成,巍然耸立。直到有次跟着同学去那边取快递,才恍然大悟——原来就是校门外那片五六层高的老旧居民楼啊。

这些楼确实挺显眼的,外墙的马赛克瓷砖掉了一半,剩下的一半也褪成了灰白色。阳台栏杆锈迹斑斑,晾着的衣服在风里飘得像万国旗。要说为什么叫炮楼,有个大四的师兄跟我说,最早是男生们给取的外号,因为这些楼又高又瘦,窗户小小的,密密麻麻排在一起,从远处看真有点像军事碉堡。

炮楼里的烟火气

别看这些楼外表破旧,里面可热闹了。一楼全是小店,麻辣烫、复印社、网吧、奶茶店,挤得满满当当。傍晚时分,学生们从校园里涌出来,整条街顿时活了过来。空气里飘着油炸串串的香味,奶茶店的音响放着流行歌,复印机嗡嗡作响,那份热闹劲儿,跟校园里的安静完全是两个世界。

我特别喜欢叁楼那家四川老乡开的面馆,老板娘记性特别好,第二次去就知道我要吃牛肉面加辣。十五块钱一大碗,她总会多给舀一勺牛肉。有回碰见隔壁桌的男生边吃边掉眼泪,不知道是辣着了,还是想家了。在这种地方,总能看见最真实的学生生活。

说到“哨塔”这个叫法,其实是最近一两年才流行起来的。学校东门那边新建了几栋公寓楼,比老炮楼要新些,也高些。可能是觉得“炮楼”这名字太土,住那边的学生就给起了个新名字。不过说实在的,这两处地方差别不大,都是学生们在校外的窝。

这些楼虽然条件简陋,但对学生来说特别方便。离教室就隔一条马路,房租比正规小区便宜一半还多。更重要的是,这儿能给你在校园里找不到的自由。晚上熄灯后想复习,可以来这边租的小房间;社团活动晚了回不去宿舍,这儿就是个落脚处;更别说那些谈恋爱的同学,总算有个能安静说话的地方。

不只是个住处

记得大叁准备考研那阵,我在炮楼里租了个单间。隔壁住着个美术系的,天天在阳台上画画;对门是个音乐生,练琴声能从早上七点响到晚上十点。开始觉得吵,后来反而习惯了,要是哪天没听见琴声,还会担心他是不是生病了。这种混杂着各种梦想的日子,现在想起来还挺怀念的。

当然,住这儿也不是全无烦恼。隔音差是老问题了,能清楚听见楼上冲马桶的声音。电路老化,夏天开个空调都可能跳闸。最麻烦的是网络,时好时坏的,赶上交作业的时候真是急得跳脚。但这些不便,好像也成了大学生活的一部分记忆。

有次和楼下小卖部老板聊天,他说在这开了十几年店,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。他指着墙上一张泛黄的合照说,这是十年前的学生会干部,现在都当爸当妈了。我突然意识到,这些破旧的楼房,默默见证了多少人的青春啊。

如今我也快毕业了,偶尔路过炮楼,看见阳台上挂着的校服,听见里面传来的笑声,就会想起刚入学时的自己。这些被称为炮楼和哨塔的地方,或许条件算不上好,但确实给了我们一个离开家之后的第一个“自己的地方”。那种既不像家里那么受管束,又不像社会那么复杂的状态,大概就是青春最真实的模样吧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