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定学生品茶上课,罗定学子茶艺课堂体验
走进罗定这所学校的教室,你可能会怀疑自己看花了眼。没有堆成小山的习题册,也听不到哗啦啦的翻书声,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茶香。几十个学生围坐在茶席旁,神情专注地盯着老师手中的茶壶——这可不是什么课外兴趣班,而是一门正儿八经的课程。
“水温要控制在85度左右,注水时沿着盖碗边缘缓缓绕圈。”茶艺老师一边演示,一边提醒着要点。坐在前排的李同学悄悄调整着握壶的姿势,他告诉我,刚开始觉得泡茶是爷爷奶奶那辈人才在乎的事,现在却发现这里面门道真不少。“就像做化学实验,水温、时间、茶量,差一点味道就变了。”
从陌生到熟悉
说起这门课的由来,负责课程设计的王老师笑了笑。原来,罗定当地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,但年轻人对茶文化越来越陌生。学校就在想,能不能把身边的资源利用起来,让学生们了解脚下的这片土地?于是,罗定学生品茶上课这个新鲜事儿就这么开始了。
“第一节课可有意思了,”王老师回忆道,“有同学直接把茶叶扔进矿泉水瓶,晃两下就说泡好了。”教室里响起善意的笑声。不过随着课程推进,学生们渐渐学会了分辨绿茶的红茶的不同冲泡方法,甚至能品出不同山头茶叶的细微差别。
坐在窗边的陈同学正在练习“凤凰叁点头”的冲泡技巧。她说最开始总掌握不好水流,经常把茶水溅得到处都是。“现在嘛,虽然还说不上多专业,但至少泡出来的茶爸妈都说好喝。”她不好意思地抿嘴笑了,“上周回家,我还给爷爷奶奶泡了一道他们珍藏的老普洱,把老人家高兴坏了。”
不仅仅是泡茶
这门课教的不只是泡茶技巧。在罗定学子茶艺课堂体验中,老师们把礼仪、审美甚至物理知识都融了进来。比如讲解茶具摆放时,会讲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;讨论水温控制时,又会涉及热量传递的原理。
“没想到吧?”教物理的张老师说,“给茶壶注水的过程,其实就是对流换活的生动演示。同学们边操作边观察,比单纯看课本插图直观多了。”
更让人惊喜的是,这门课还悄悄改变着同学之间的关系。以前下课各玩各的手机,现在大家会围坐在一起品评各自泡的茶,交流心得。班级里爱挑事的几个男生,自从在茶桌上学会了“酒满敬人,茶满欺人”的规矩后,待人接物都温和了不少。
窗外,几株茶树在微风轻轻摇曳。这些茶树是师生们一起栽种的,从修剪施肥到采摘制作,都由同学们亲手完成。看着茶叶从枝头到茶杯的完整历程,大家对这片土地的理解更深了。
教导主任透露,学校正在考虑把茶文化课程延伸到更多年级。“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茶艺师,而是希望他们通过这片叶子,找到与传统文化连接的纽带。”他说,有毕业生回校时提到,在大学社团里展示茶艺,成了最受欢迎的“技能达人”。
夕阳西下,今天的茶艺课接近尾声。同学们小心地清洗茶具,把桌椅恢复原样。教室后面的展示架上,陈列着同学们制作的茶席设计照片和茶叶品鉴笔记。那片曾经陌生的树叶,如今已经成了他们校园生活中亲切的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