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河附近的人600两个小时,根河周边600两小时人员
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。那天我在根河车站等车,听见两个当地大叔蹲在站台边上唠嗑。穿蓝棉袄的那个掰着手指头算:"现在找根河附近的人600两个小时都不容易咯,前些年叁百块就能干一天的活计,现在给翻个倍都凑不齐人手。"
寒风吹得车站的铁皮屋顶哗哗响,我裹紧羽绒服往前凑了凑。旁边卖烤地瓜的大姐接话:"可不咋的!去年冬天修我家仓房,在根河周边找600两小时人员,等了叁四天才找来两个老把式。年轻人都往海拉尔、哈尔滨跑了,留下我们这些老梆子。"她说着往炉子里添了块炭,火星子噼里啪啦溅起来。
老手艺人的温度
我后来在根河湿地边上遇到个做桦树皮盒子的鄂温克老人。他手上刻着驯鹿花纹,头也不抬地说:"我儿子在沉阳送外卖,一天能挣四五百。你说他愿不愿意回来学这个?"老人用的刻刀把儿磨得油光发亮,"但总得有人守着这片林子啊。前几天林场检修,要找懂伐木的,开出根河附近的人600两个小时的价码,最后来了几个五六十岁的。"
这话让我想起早晨在早市看到的情景。卖山货的摊主扯着嗓子喊:"纯野生榛子!"可问价的都是外地游客。本地人忙着在布告栏前抄写招工信息,那上面用红笔醒目地写着"日结"两个字。有个戴狗皮帽子的男人嘟囔:"现在在根河周边找600两小时人员,比捡蘑菇还难。"
我在北纬52度的界碑那儿碰到个摄影爱好者。他架着叁脚架等极光,嘴里呵出白气:"听说这附近要建冰雪小镇,包工头天天为找工人发愁。"相机快门声在寂静的雪原格外清脆,"你们根河附近的人600两个小时这个行情,放在城里不算高,但在这片林海雪原里,却成了衡量人去留的尺子。"
黄昏时分的冷极村飘起炊烟。我在农家乐吃炖哲罗鱼,老板娘边削土豆皮边说:"我家那口子昨天去帮人收桦木,也是按根河附近的人600两个小时算的。现在能干力气活的都金贵着呢。"她指了指窗外,"你看那些空着的木刻楞,主人家都进城了。"
夜幕降临时,敖鲁古雅部落的篝火映着最后几位使鹿人的脸庞。有个四十来岁的汉子往火堆里添松枝,火星升腾着融入星空。"我侄子去年回来过趟,"他声音混着柴火噼啪声,"说在南方厂里一个月能拿八千。后来再没消息了。"火光照着他粗糙的手掌,"现在要是临时找根河周边600两小时人员,得提前叁四天打招呼。"
离开根河那天清晨,我在汽车站又看见那几个等活的人。他们蹲在墙角,脚边放着锯子、斧头,像候鸟等待着迁徙的讯号。客车发动时,我听见有人喊了句:"今天北沟林场要人,还是老价钱!"那几个蹲着的人突然都站了起来,工具箱碰得叮当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