桦甸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车站对面巷弄风情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3:59:31 来源:原创内容

来桦甸出差半个月了,每天从宾馆窗口望出去,最先映入眼帘的总是火车站那座略显斑驳的俄式钟楼。而最让我好奇的,却是钟楼正对面那条窄窄的巷子。

说实话,第一次走近那条巷子纯粹是偶然。那天火车晚点,闲着没事就往对面溜达。刚踏进巷口,仿佛突然按了静音键——站前广场的喧闹被甩在身后,眼前是仅容叁人并行的石板路,两侧墙面爬着些叫不上名的藤蔓。

巷子里的烟火气

往里走十来步,景象就鲜活起来。修鞋师傅坐在小马扎上敲敲打打,旁边小吃摊飘着蒸汽,空气里混着豆香和酱料味。有位大姐在屋檐下不紧不慢地择菜,见我驻足,抬头笑了笑:"刚出笼的豆包,来一个?"

这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,让人忍不住想多待会儿。我注意到巷子里的人都有个共同习惯——经过时总会放慢脚步,和熟人唠两句家常。这让我想起老家县城,也是这样的节奏。

第二次去是个下雨天。雨水顺着青瓦檐滴成珠帘,理发店老板招呼我进去避雨。二十平米的小店里,他边给顾客剪头发边说:"这巷子比我岁数都大,当年可是通往粮站的必经之路。"他手上的推子嗡嗡响着,像在给时光打拍子。

后来我成了巷子的常客。煎饼摊的大娘记得我不要葱花,旧书店老板会给我留泛黄的县志。最妙的是黄昏时分,夕阳把整条巷子染成暖黄色,车站的广播声飘过来,变得模糊而遥远。

车站与巷子的对话

站在巷尾回望,火车站像幅褪色的背景画。突然觉得这场景很有意思——站台承载着出发与到达,而对面的巷子却日复一日地停留在原地。旅客们行色匆匆,很少注意这个不起眼的入口,但正是这条小巷,默默守护着小镇最本真的生活脉络。

有回遇见位摄影爱好者,他架着叁脚架在巷口拍了好久。聊起来才知道,他每年都来拍不同季节的巷景。"你看,"他指着取景框,"车站代表变化,巷子代表坚守,多像人生的两种状态。"

要离开桦甸那天清晨,我特意又去了趟小巷。早点铺刚生起炉火,送奶工骑着叁轮车叮当路过。在车站检票口的队伍里回头,看见巷口那棵老槐树在晨光中舒展枝叶。忽然明白,这条看似普通的巷子,早就成了过路人心照不宣的慰藉。

火车缓缓开动时,我贴在车窗上最后望了一眼。站台渐渐后退,那条小巷还静静守在对街,像本翻开的旧书,等着下一个读者走进它的故事里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