偃师喝茶上课群,偃师品茶学习交流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7 12:28:26 来源:原创内容

说起咱们偃师这个喝茶上课群啊,还真有点儿意思。那天我在老城区拐角的茶铺歇脚,听见两位老师傅边沏茶边聊茶经,紫砂壶嘴袅袅腾起的热气里,竟然夹杂着几句《茶经》选段。忽然就有人拍桌子:“要不咱们正经组个群?”这么着,偃师喝茶上课群便红红火火地办了起来。

你可能要问,喝茶就喝茶,怎么还上起课来了?这话得慢慢说。我们这群人起初确实只是约着品品新到的信阳毛尖,尝尝武夷山的大红袍。可叁杯茶下肚,话匣子就关不住了。老张在文化馆工作,随口就能讲出唐代煎茶法的门道;李大姐退休前是语文老师,说起苏轼的“从来佳茗似佳人”眼睛发亮。后来不知谁提议:“咱们每次碰头定个小主题怎么样?”这话就像往茶海里投了颗青梅,荡开的涟漪至今没停过。

茶香里的百家讲坛

现在的偃师品茶学习交流组早不是简单的喝茶聚会了。上周末在赵老师家的小院,我们围着榆木茶桌,主题是“一片树叶的旅行”。从滇南古茶树的晨露讲到茶马古道的马蹄声,当投影仪放出易武古镇的青石板路时,正在冲泡的普洱仿佛也带着山野的气息。王工程师还带来了他设计的迷你揉茶机,大家传看着碧绿鲜叶如何在模拟揉捻中渐显乌润,这比什么教科书都来得生动。

有时候聊得兴起,真会忘了时间。记得有回讨论宋代的点茶技艺,我们试着用茶筅击拂茶汤,比谁打的沫饽更持久。老陈不小心把茶沫甩到鼻尖上,逗得满屋子笑声。就在这样的欢声笑语里,那些原本躺在古籍里的知识,都变成茶杯里能尝到的滋味。这种学习方式,你说是不是比正襟危坐的课堂有意思多了?

最近群里年轻人渐渐多了起来。小刘医生刚加入时只安静坐在角落,直到某次聊起茶叶中的茶多酚,她竟从白大褂口袋里掏出分子结构图。现在我们约茶,她常带着便携显微镜来,让大家观察茶叶细胞的奇妙排列。而搞直播的小杨,则教会了我们用手机拍出茶汤的金圈儿。这些新鲜血液让我们的偃师喝茶上课群愈发鲜活,就像好茶遇上山泉水,自然便激荡出别样的香气。

其实细细想来,这个群最难得的不是学了多少知识,而是创造了某种生活节奏。每到周末午后,消息提示音此起彼伏:“今天我带了桐木关的金骏眉”“我刚整理了陆羽生平年表”。茶席一铺开,便是叁五个钟头的时光。当春茶上市时,我们组团去茶山;寒冬腊月里,就窝在暖烘烘的茶馆拆解《大观茶论》。这般日子过着过着,竟把寻常岁月沏出了温润的茶韵。

前几天又有新朋友入群,她好奇地问:“这里到底算茶友会还是读书会?”老张沏着凤凰单丛,头也不抬地笑:“你看这茶汤,分得清哪是水哪是茶吗?”确实,在我们这个偃师品茶学习交流组里,生活与学问早已交融得像杯中的茶与水,谁还计较分明呢。倒是窗外桂树正香,壶中茶正暖,这样的光阴,值得咱们慢慢过,细细品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