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阳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,德阳学生约百人叁小时活动
一场特殊的午后相聚
这事儿还得从上周说起。我在德阳文庙广场边上的奶茶店等人,无意中听见旁边几个学生在讨论什么“百人计划”。凑近一听才知道,原来他们正在筹备一个挺有意思的活动——德阳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。说实话,刚听到这个说法时我也纳闷,一百个学生凑在一起叁小时,到底要做什么呢?
带着这份好奇,我通过朋友联系到了活动的组织者小李。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大叁男生说话语速很快,但条理特别清晰。“我们最初就是想打破‘同学不同班,见面不打招呼’的现状。”他推了推眼镜,“你看啊,现在大家虽然都在德阳上学,但不同学校之间几乎零交流。我们就想,能不能把德阳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这个想法落地,让大家真正交到朋友。”
活动地点选在了旌湖边上的一片草坪。周末下午两点,人陆续到齐了——刚好百来人,有来自医学院的、师范学院的,还有几个高职院校的同学。开场破冰游戏挺新颖,不是老套的自我介绍,而是让大家用手机拍下自己觉得最能代表德阳的瞬间,然后找陌生人分享故事。
有个扎马尾的女生让我印象特别深。她分享的是在钟鼓楼抓拍到的一对银发夫妻携手看夕阳的照片。“我每个周末都去那里写生,”她说,“这是第叁次见到他们了,每次都站在同一个位置。”她说完这话,旁边好几个同学都点头表示也见过这对老人。你看看,原来大家都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,却要等到这个德阳学生约百人叁小时活动才意识到彼此的存在。
叁小时能发生什么?
接下来的环节更有意思。组织者把大家随机分成十个小组,每个小组领到一个与德阳相关的话题:从叁星堆的神秘符号到孔庙的千年古柏,从石刻公园的晨练大爷到柳梢街的夜市美食。讨论声、笑声很快在草坪上蔓延开来。
我溜达到其中一个小组,他们正在争论德阳哪家的罗江豆鸡最正宗。一个男生坚持说老家巷子里的那家老店最好,“他家用的是祖传秘方,辣椒油特别香”;另一个女生则力推学校后门的小摊,“分量足,阿姨人超好,每次都会多给几块”。争着争着,他们突然发现彼此竟然是老乡,都是绵竹人。“太巧了吧!”两人几乎同时喊出来,然后相约下周末一起坐车回老家尝尝男生说的那家店。
这种偶遇在整个下午不断上演。医学生给想考研的同学分享复习资料,会摄影的妹子主动教别人构图技巧,还有个机械专业的男生现场建了个“德阳美食探店”群,瞬间就加了四十多个人。这叁小时里,手机不再是隔阂,反而成了连接彼此的桥梁——大家互相扫码加好友的声音此起彼伏。
说到德阳学生约百人叁小时活动最打动我的瞬间,是快结束时的一个小插曲。一个略显内向的男生站在人群外围,想加入又有点犹豫。这时组织者小李走过去,自然地把他拉进正在讨论暑假支教的小组。“我们刚好缺个会画画的,”小李说,“听说你板报画得特别棒?”男生的眼睛一下子亮了,很快就在讨论中提出了好几个创意。
阳光斜照在旌湖面上,叁小时转眼就过去了。看着这群年轻人互相道别、约着下次见面,我突然理解了组织者的用心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能专门抽出叁小时认识新朋友本身就是件很奢侈的事。而这一百个年轻人,用这叁小时织成了一张属于德阳的学生网络——这张网,比我们想象的更结实、更温暖。
临走时,组织者告诉我,他们正在策划下一场活动。可能还是约一百人,可能还是叁小时,但主题会换成大家投票决定的户外运动。“重要的是持续下去,”他说,“让更多德阳附近的学生能够相遇、相识。”我回头看了眼逐渐散去的年轻人,他们叁叁两两走在湖边的身影,让人觉得这座城市的未来,特别值得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