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皇岛哪里有站大街的巷子或路边,附近站街小巷位置
老街夜晚的烟火气
晚上路过秦皇岛老城区那边,几条巷子口倒是挺热闹的。路灯有点暗,但路边摊的灯光把整条巷子照得暖烘烘的。卖烤串的、炒面的摊子前围着不少人,油烟混着说笑声飘得老远。这种巷子白天看着普普通通,一到晚上就完全换了副模样。
有个卖糖水的阿姨在这摆了十几年摊,她说这条巷子位置不显眼,但附近住的人都爱来。晚上下班路过,买碗冰粉或者绿豆汤,站在路边喝完再回家,感觉一整天的疲劳都消解了。现在天热了,她每天要准备叁大桶凉茶,不到九点就能卖完。
再往巷子深处走,还能看见几家开了几十年的老店。五金店的老板总是坐在门口摇扇子,裁缝铺的阿姨还在用那种老式缝纫机。这些店铺白天开门做生意,晚上就打烊休息,和路边的夜市摊互不打扰,倒是形成了一种特别的节奏。
其实要问秦皇岛哪里有站大街的巷子或路边,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老巷子就很典型。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更熟悉商业区那些新修的步行街。说起来,燕山大学附近那条小吃街,晚上也是人挤人,学生们都爱去那儿找吃的。
巷子里的老手艺
在这些老巷子里转悠,总能遇见些有意思的手艺人。上周我在一条窄巷里找到个修鞋的老师傅,他说在这干了快叁十年。现在年轻人鞋子坏了就直接扔,会来修鞋的人越来越少。但他还是每天准时出摊,他说不是图挣钱,就是习惯了这个活计。
往东走两条街,还有个卖竹编的老大爷。他编的篮子、簸箕都挺精致,但现在用这些的人不多了。偶尔有游客路过,会买个小竹篮当纪念品。老大爷说,他在这条巷子住了六十年,看着巷子从土路变成水泥路,再到现在铺了石板。
这些老手艺人在巷子里的位置都很固定,附近的居民都知道上哪儿找他们。要是想打听附近站街小巷位置,问这些老师傅准没错。他们整天坐在巷子里,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熟悉得很。
现在城市发展快,好多老巷子都拆了重建。能保留下这些充满生活痕迹的巷子,确实挺难得的。每次走进这些巷子,都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,和外面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完全是两个世界。
有时候晚上散步,我会特意绕到这些巷子里走走。虽然路灯暗了点,但特别安静,能听见自家窗户里传出的电视声、炒菜声。这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气息,是那些新建的商业区比不了的。不知道再过十年,这些巷子还会不会是这个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