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庆火车站小巷子,大庆火车站附近小街
提起大庆,很多人脑子里立马冒出磕头机和石油。不过我今天想聊的,是火车站旁边那些容易被人错过的小巷子。每次出差回来,从大庆火车站那个气派的大门出来,右拐走进那片矮房子夹着的小巷子,感觉就像突然换了个世界。
巷子不宽,两边是有些年头的居民楼,一楼都改成了小店。卖五金的老大爷总坐在藤椅上看报纸,旁边理发店的红白转筒慢悠悠地转着。巷子口那家包子铺,蒸汽从清晨一直冒到中午,面香味老远就能闻到。往深处走,还能看见墙上有已经褪色的老式标语,字迹模糊了,但还能猜出个大概。
巷子里的声音与节奏
早上七八点,这儿最热闹。自行车铃铛声、店家拉卷帘门的哗啦声、互相打招呼的问候声,这些声音混在一起,听着特别踏实。巷子里的节奏和大马路上完全不一样。旁边新修的那些宽阔马路,车流一刻不停地呼啸而过,让人觉得时间永远不够用。但走进大庆火车站附近小街,脚步就不自觉地放慢了。有个卖豆腐脑的大姐跟我说,她在这巷子里摆了二十年摊,看着好多熟客从年轻人变成带孩子来的父母。
这些小巷子像是这座城市的另一个故事。它们没有高楼大厦那么耀眼,却藏着许多普通人的日子。有次我在巷子里遇到一位修鞋的老师傅,他说他在这地方修了叁十多年鞋,见证了大庆火车站小巷子从泥土路变成水泥路,周围的平房慢慢变成楼房。他手上不停活儿,嘴里念叨着:“地方没变,就是来往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。”
傍晚时分,巷子又换了个模样。下班的人提着菜匆匆走过,放学的小孩在巷子里追跑打闹。几家小饭馆亮起灯,炒菜的香味飘得满街都是。这时候的大庆火车站附近小街,充满了烟火气,那种实实在在过日子的感觉,是任何高档商场都给不了的。
其实想想挺有意思,火车站代表着出发和到达,是流动的、临时的;而这些小巷子却是固定的、长久的。一个指向远方,一个扎根当下。每次我从外地回来,穿过这条小巷子往家走,都有种奇怪的感觉——好像只有踏进这条巷子,才算真正回到了熟悉的地方。
现在城市发展这么快,听说这片巷子可能也要改造了。不知道这些熟悉的小店、那些斑驳的墙面还能保留多久。想到这些,我更愿意多走走这条大庆火车站小巷子,把这些平常又珍贵的画面记在心里。毕竟,这样的地方不只是几条街道,更是许多人生活的记忆,是这座城市除了石油之外的另一种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