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河新茶嫩茶已到店,根河新茶嫩茶已到店
一大早,王老板就在我们老街的茶叶店门口挂出了那块手写招牌——根河新茶嫩茶已到店。墨迹还没完全干透呢,那股子新鲜劲儿就跟着晨风飘满了整条巷子。
店门刚开,老茶客们就陆续来了。李老师推了推眼镜,凑近玻璃柜台仔细瞧着:“哟,今年这新茶来得比往年早了几天啊。”可不是嘛,咱们根河在北方,春天来得晚,往年都要等到四月中才能喝上第一泡新茶。王老板一边用茶匙取茶样,一边乐呵呵地解释:“今年开春天气暖和得早,山上那几片老茶园的嫩芽都急着往外冒,采茶师傅们连着加了好几个班。”
新到的根河新茶嫩茶就摆在柜台最显眼的位置。嫩绿的茶叶微微卷曲着,像刚睡醒的婴儿蜷着身子。凑近闻闻,有股山野间特有的清冽气息,还带着点晨露的湿润感。王老板说,这批茶叶都是前天晚上才从叁百公里外的茶山运下来的,一路上都用冰袋护着,就怕鲜气跑了。
烧水壶咕嘟咕嘟响着,王老板顺手取来白瓷盖碗。温杯、投茶、注水,动作熟练得像在跳舞。热水冲下去的瞬间,整个店铺都被那股子鲜灵灵的香气包裹了。最先飘出来的是青草香,接着是淡淡的花果味,最后留在鼻尖的,是根河茶特有的那种清甜。
第一泡茶汤颜色很浅,像初春的溪水,透亮透亮的。我小心地呷了一口,舌尖先尝到一丝微苦,还没等反应过来,那股苦就化开了,变成满嘴的回甘。这味道怎么说呢,就像冬天过后第一场春雨,清清淡淡的,却让人浑身舒坦。
老街的春日茶事
我们这条老街喝根河茶有个不成文的规矩——头叁道茶最是金贵。老茶客们都管这叫“尝春”,意思是把春天的鲜味尝个够。张奶奶每年这时候都要来店里坐坐,她说喝了根河新茶,整个春天都精神。今年她照例来了,捧着茶杯慢慢品:“这茶啊,一年一个味,今年的特别鲜。”
店里这会儿可热闹了。新到的根河新茶嫩茶成了大家的话题中心,左邻右舍都来凑热闹。卖豆腐的老陈端着茶杯站在门口,跟快递小哥夸这茶有多新鲜;对面书店的老板娘直接要了半斤,说要放在店里给客人喝。王老板忙得额头冒汗,却始终笑盈盈的,给人称茶、包装,还不忘提醒:“这茶娇贵,回去最好放冰箱,要不然鲜气跑得快。”
其实要说这根河茶有什么特别,倒也不是多么名贵。但它就是有种让人安心的味道,像是把整个春天都装进了茶杯里。茶叶在热水中慢慢舒展,能看到最嫩的那两片叶子,茶农管这叫“一旗一枪”,意思是质量最好的部分。泡开的茶叶嫩黄带绿,在杯子里悠悠打着转,看着就舒服。
住在街尾的大学生也来了,说是要买些茶寄给南方的同学。年轻人刚开始还嫌茶味淡,喝了两泡后却改了口:“这茶后劲足,喉咙里一直甜丝丝的。”王老板听了直点头:“咱们根河茶就是这样,初喝不觉得,越喝越有味道。”
太阳升高了,店里的茶客换了一拨又一拨。茶盘上摆着七八个品茗杯,都带着淡淡的茶渍。王老板又换了一泡新茶,这次多闷了十秒钟,茶汤颜色深了些,味道也更醇厚了。有人问这茶能泡几道,他伸出五个手指:“至少五泡,好茶经得起考验。”
望着店里来来往往的街坊,我突然觉得,这新茶到店的日子,倒像是老街的节日。大家借着尝新茶的由头聚在一起,说说家常,聊聊近况。茶杯里飘起的热气,和着大家的笑声,让整个店铺都暖融融的。
临到中午,我准备离开时,王老板正在小黑板上更新价格。转头看见我,他忽然想起什么似的,从柜台底下掏出个小纸包:“这是特意留的,拿去给你爸妈尝尝。”我接过还带着余温的纸包,闻到那股熟悉的新茶香,突然就懂了——这哪只是卖茶啊,这分明是在分享我们根河人最引以为傲的春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