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吉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昌吉大学城附近俗称炮楼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2:45:53 来源:原创内容

走在昌吉大学城旁边的街道上,你可能会听到学生们这样聊天:“晚上去‘炮楼’那边吃饭吗?”或者“我快递寄到‘炮楼’下面的便利店了。”这个听起来有点特别的称呼,指的其实就是学校外面那几栋紧挨着的商住楼。

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这个叫法,我也愣了会儿。这些楼房看起来普普通通,有些旧了,外墙有点斑驳,一楼全是各种小店。为什么会有这么个外号呢?我问了几个常去的同学。一个男生边吃着烤串边解释:“你看啊,这些楼又高又瘦,窗户密密麻麻的,不像个碉堡似的嘛!”他这么一说,我再抬头仔细看,还真有那么点意思——方方正正的造型,整齐排列的窗户,在周围低矮的建筑中显得格外突出。

这些被称为“炮楼”的建筑,可以说是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楼下开着麻辣烫、复印店、奶茶铺和小超市,楼上则是各种日租房、小旅馆和学生合租的房子。每到放学时间,这里就热闹起来,学生们叁五成群地聚在各个小吃摊前,讨论着是要吃黄焖鸡米饭还是兰州拉面。这种便利,让“炮楼”成了学生们除了教室和宿舍之外的“第叁空间”。

“炮楼”里的烟火气

说到“炮楼”最吸引人的地方,莫过于那种浓浓的烟火气息。和学校食堂里规规矩矩的餐盘不同,这里的食物充满了市井的活力。卖煎饼果子的大妈记得每个熟客的口味;奶茶店的小哥总是在你还没开口时就问:“还是珍珠奶茶,少冰?”这种人情味,是标准化服务无法替代的。

我记得有次晚上十点多去打印资料,复印店的老板正准备关门,看到我急匆匆的样子,又重新开了机器。“明天要交的论文吧?”他笑着问,手上麻利地装订着纸张,“我当年上大学那会儿也这样,总是拖到最后一刻。”这种小小的互动,让冰冷的交易多了些温度。在“炮楼”里,你不只是个顾客,更像是邻居。

楼上的日租房则是另一种景象。偶尔会有考研的学生在这里短租,图个清静;也有情侣周末过来换个环境。虽然条件简单,但价格亲民,对没什么经济来源的学生来说正合适。不过说实话,隔音效果确实不太好,有时候能听到隔壁的聊天声,但这反而增添了几分生活的真实感。

说到昌吉大学城附近俗称炮楼的生活,就不能不提它提供的自由感。在学校里,宿舍有门禁,食堂有关门时间,各种规章制度约束着学生的日常。而在“炮楼”,你可以晚上十一点才去吃宵夜,可以在咖啡馆聊到深夜,可以按自己的节奏生活。对刚刚脱离家庭管束的年轻人来说,这种自由度太珍贵了。

当然,“炮楼”也不是完美无缺的。卫生条件参差不齐,有些小店确实让人不太放心;安全问题也时有提及,毕竟人员流动大,管理上难免有疏漏。但奇怪的是,即便有这些不足,学生们还是愿意往那儿跑。也许正是因为这些不完美,才让“炮楼”显得更加真实、亲切吧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炮楼”这个称呼已经深深融入学生的日常词汇中。它不再只是一个外号,而是承载了无数学生的记忆——那些赶论文的深夜,那些和朋友闲聊的午后,那些失恋后独自吃冰淇淋的傍晚。这些细碎的片段,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活中鲜活的底色。

如今,每次路过昌吉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的这些建筑,我都会想起自己的大学时光。那些现在看来略显简陋的小店,曾经是我们眼中最美味的餐厅;那些狭窄的街道,记录了我们四年青春的足迹。“炮楼”或许终有一天会被拆除或改造,但它在这些学子心中留下的印记,却会一直保留下去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