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油哪里有站小巷的地方啊,江油站小巷的地方在哪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06:31:28 来源:原创内容

初来江油找小巷

刚到江油那天,我在火车站门口拦了辆叁轮车。老师傅晒得黝黑,毛巾搭在脖子上,用浓浓的川普话问我:“妹儿,要去哪儿耍嘛?”我顺口就问了句:“师傅,您晓得江油哪里有站小巷的地方啊?”这话刚出口自己先笑了——哪有这么问路的。

老师傅倒是见怪不怪,慢悠悠地蹬着车:“你说的是那些老巷子吧?现在不好找喽。”他带我从火车站往城里走,经过几条崭新的大马路,两边都是高高的商品房。我心里正嘀咕着呢,车子突然拐进了一条斜斜的坡道,眼前的景象瞬间变了样。

青石板路面上留着深浅不一的车轮印,两边的老房子歪歪扭扭地挤在一起。最让我惊讶的是,这里的墙面不是冷冰冰的水泥,而是用木板和青砖垒起来的。阳光从屋檐的缝隙漏下来,在石板上画出一道道光斑。几个老太爷坐在竹椅上,手里摇着蒲扇,正用我听不大懂的江油话摆龙门阵。

我在巷口愣了半天,这才想起要问问江油站小巷的地方在哪里。一位正在剥豆角的大婶指了指前面:“往前走,拐两个弯就到了。那边热闹,卖菜的、补鞋的都在那儿。”她说的“热闹”,其实也就是十来家小店挤在一条叁米宽的巷子里。

小巷里的烟火气

顺着大婶指的路往里走,空气里飘着各种味道。先是闻到菜籽油的香气,接着是卤肉的咸香,再往前走又能嗅到竹编品的清香味。这些味道混在一起,反倒不觉得难闻,反倒让人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厨房。

有个卖叶儿粑的大姐特别健谈,她说这条巷子少说也有五六十年了。“你别看现在破破烂烂的,以前可是条正经街道呢。”她一边麻利地包着糯米团,一边指着对面的老房子,“那家以前是供销社,排队买东西的人能从这头排到那头。”

我在巷子里转悠的时候,还真看到不少有意思的铺子。有家裁缝店,老式缝纫机踩得嘎吱响;隔壁是修表铺,老师傅戴着单眼放大镜,摆弄着那些细小的零件;最里头还有家竹器店,老板现场编着竹篮,手指灵活得像在跳舞。

走到巷子中间,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大家要找这些老巷子了。现在满大街都是连锁店,走到哪儿看到的都一样。反倒是这些小巷子里,还能找到点儿不一样的东西。

在巷子深处,我碰到个四十来岁的大哥,他正在老宅门口喂画眉鸟。他说这条巷子马上就要拆了,他们家在这儿住了叁代人。“拆是好事,住新房子舒服。就是这些老墙老瓦的,看着它们没了,心里头空落落的。”

他这话让我想起刚才那个问题——江油哪里有站小巷的地方啊。或许再过几年,这个问题就真的没人能回答了。城市总要发展,老东西总要让路,这是没办法的事。

往回走的时候,我又经过那家叶儿粑铺子。大姐非要送我个刚出锅的叶儿粑,热乎乎的拿在手里,咬一口满嘴香。她说:“下次来可能就找不到我家铺子了,要搬到新市场去。”我说一定去,但心里知道,换了地方,味道可能就不一样了。

离开巷子时已是傍晚,夕阳把老房子的影子拉得老长。几个放学的小孩在巷子里追逐打闹,他们的笑声在石板路上回荡。这画面让我突然觉得,也许这些小巷从来就不只是个地方,它更像是城市的记忆,装着好几代人的故事。

走到大路上,回头再看那条巷子,它安静地躲在高楼大厦的阴影里,像个不愿意离开的老人。我在想,或许在江油的某个角落,还藏着不少这样的老巷子,它们正在慢慢消失,但又固执地存在着,给这座城市保留着最后的那点儿老味道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