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州100米内学生约,附近学子相约
从线上到线下的奇妙连接
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?明明住在同一个片区,楼上楼下可能都住着同龄人,但大家好像被无形的墙隔开了。平时电梯里碰到,也只是低头刷手机,连句“吃了吗”都懒得寒暄。直到某天,我在社区论坛里无意间刷到“德州100米内学生约”这个关键词,好奇心驱使我点进去看了看。
这一看可不得了,原来我们这栋楼里就藏着叁位校友!更巧的是,隔壁单元还有个学妹在找考研搭子。大家一拍即合,约在小区门口的奶茶店见面。那天下午,我们四个陌生人坐在店里,从最初的拘谨到后来的畅聊,才发现彼此都有共同的朋友圈,都喜欢学校后街那家麻辣烫,甚至都曾经在图书馆叁楼那个靠窗的位置自习过。
说来也挺有意思,这个“附近学子相约”的契机,让我重新认识了什么叫做“远亲不如近邻”。现在我们都养成了习惯,每周二晚上固定组个自习局,谁要是偷懒不去,另外叁个人就会轮流打电话催。有时候学累了,还会凑钱点个外卖,围着小区花园边吃边聊,那种感觉就像把大学的社团活动搬到了家门口。
最让我感动的是上个月考前的那个周末。我正对着厚厚的复习资料发愁,门铃突然响了。开门一看,是住在隔壁楼的学姐,她手里端着一盘刚烤好的饼干:“看你朋友圈说背书背到头晕,来,补充点能量。”那一刻,我突然意识到,这种百米内的温暖,比任何远方的关系都来得实在。
现在我们这个小团体已经发展到八个人了,不光有在校生,还有刚工作的学长学姐。大家互相分享学习资料,传递求职信息,偶尔还会组织个羽毛球赛。有次我们在小区篮球场打球,路过的大爷笑呵呵地说:“你们这些年轻人,总算愿意从手机里走出来见见面了。”
其实想想也是,科技让我们能联系到千里之外的人,却常常忽略了身边触手可及的缘分。就像那天下雨,我没带伞,在单元门口躲雨时遇到刚下班的朋友,他二话不说把伞分我一半,我们踩着水坑聊着各自的工作,那段百米的路程突然变得特别短。
这种在地缘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情谊,带着特别的踏实感。你知道只要发个消息,十分钟后就能见到想见的人;你知道要是遇到急事,真的会有人第一时间赶来帮忙。这比那些隔着屏幕的问候,要多出太多温度。
也许明天,你也可以在小区群里发个消息,或者留意下社区的布告栏。说不定就在转角处,也有等着与你相遇的同路人。毕竟美好的相遇,往往就藏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百米之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