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竹100元小胡同,绵竹百元小巷体验
巷口飘来的酒香
绵竹100元小胡同,这个名字听着就很有意思对吧?朋友第一次跟我提起时,我还纳闷呢,现在哪还有这么实惠的地方。带着满脑子问号,我决定亲自去转转。
刚拐进巷子,那股熟悉的酒糟香就扑鼻而来。到底是酒乡绵竹啊,连小巷子里都飘着这种让人微醺的气息。巷子不宽,两边是有些年头的矮房子,青砖墙上爬着些藤蔓,偶而有几户人家门口摆着几盆花草,给这条老巷子添了不少生气。
百元小巷的烟火气
往里走几步就热闹起来了。卖豆腐脑的大妈熟练地舀着嫩滑的豆花,撒上花生碎和葱花;旁边炸酥肉的小摊噼里啪啦响着,金黄的酥肉在油锅里翻滚。我数了数口袋里的零钱,正好够尝尝这两样。坐在巷子里的竹椅上,吃着热乎乎的豆腐脑,忽然觉得这条绵竹百元小巷体验,还真挺实在的。
巷子中段有家老式理发店,老师傅正给一位大爷修面。那把老式剃刀在他手里灵活得很,唰唰几下,大爷脸上的泡沫就没了。价格牌上写着“理发15元”,这价钱在别处可真找不着了。
再往里走,几个老人家坐在自家门口下象棋,旁边放着搪瓷杯,里面泡的大概是本地产的茶叶。他们时不时为一步棋争上两句,然后又哈哈笑起来。这种悠闲,在城市的大商场里可体验不到。
藏在巷尾的老手艺
走到巷子尽头,发现这里居然还有人在做传统的手工扇子。老匠人戴着老花镜,仔细地给扇骨穿线。他说这手艺传了叁代,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了。我看着他手里那把快要完工的团扇,竹骨纸面,上面画着淡雅的兰花,真是精致。
临走时,我在巷口买了瓶本地酿的白酒。老板很健谈,说这酒是用传统方法酿的,虽然包装简单,但味道纯正。“好多外地人都专门来找这个酒呢,”他笑着说,“咱们绵竹100元小胡同里,好东西还不少。”
夕阳西下,我拎着那瓶酒往外走。回头看看这条不起眼的小巷,忽然觉得它就像个宝盒,装着这座小城最真实的生活。那些几十年的老店铺,那些坚持传统的手艺人,还有那份简单却踏实的满足感,都让我这个外来客心生羡慕。
下次要是再来绵竹,我一定还会到这条绵竹百元小巷体验走走。或许那时候,又能发现什么新的惊喜。这种藏在城市角落里的老地方,总是能给人带来最温暖的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