介休女骑手外卖一小时一单怎么叫,女骑手接单频率咨询
晚上八点多,我蹲在介休顺城关的奶茶店门口等单,旁边穿着蓝色外卖服的王姐突然凑过来:“怪了,今儿晚上咋一小时才蹦跶一单?”
这话可把我听愣了。要搁平时晚高峰,我们这群女骑手哪个不是同时捎着叁四单满街窜?我捏着手机划拉半天,到底没忍住开了口:“姐,你昨天跑了几单?”
订单都去哪儿了
王姐把头盔往电瓶车后座一撂,掰着指头算起来:“去年这时候,晚上六点到九点少说能送十二叁单。现在倒好,平台显示周边有四十多个骑手在转悠。”她指了指马路对面新来的几个年轻小伙,“喏,光这片区就多了七八张生面孔。”
其实这事我早有察觉。上个月在介休绵山北路送餐时,经常碰到同公司的姐妹蹲在树荫下刷手机。有回我问她们咋不跑单,有个扎马尾的姑娘苦笑:“抢不过那些小伙子啊,他们电动车改装过,爬坡比我们快多了。”
说到电动车,想起前阵子下雨天在彦博路接单的事。当时接了个老小区的订单,那栋楼藏在巷子深处,导航显示还剩200米时,电动车突然发出滴滴的警报声——电量不够爬坡了。最后只能推着车走完那段路,餐盒里的汤洒了小半。
姐妹们的小窍门
后来我们在外卖员休息站碰头时,慢慢摸出些门道。李婶发现中午往介休一中跑单特别划算,学生们点的餐品集中,一栋教学楼能凑齐四五单。她现在专挑学校周边的订单,等餐时还能在树荫下歇会儿脚。
不过最让我开眼的,是张姨的接单方式。她从来不开那个“自动接单”功能,就守着人民医院附近的单子。虽然等单时间长些,但医院的订单通常不急,电梯也好等。有回她神秘兮兮地跟我说:“别老盯着热门商圈,那儿抢单的人比顾客还多。”
这话在理。昨天经过介休火车站时,看见五六个骑手挤在出站口等单,可那边餐厅少,等餐时间反而更长。倒是隔了两条街的金融大厦,虽然写字楼看着冷清,但白领们点的下午茶都是大单子。
现在我和姐妹们建了个群,谁发现好送的单子就在群里吱一声。比如老城区的订单楼层矮不用爬楼,北河沿街那段红灯少,这些细节可比平台那个热力图好使多了。
昨天傍晚在纬二路等红灯时,碰见个新手女骑手正在路边发愁。她的保温箱带子突然断了,只能用绳子勉强捆着。我赶紧从工具箱里翻出备用绑带给她,顺便告诉她前面施工路段得绕行。看她急匆匆赶路的背影,忽然想起我刚入行时手忙脚乱的样子。
这行当确实不容易,特别是对我们女骑手来说。既要熟悉介休大大小小的胡同巷子,还得学会看天气挑时段。不过话说回来,每次把热乎乎的饭菜准时送到客人手里,听见那声“谢谢”时,心里头还是暖烘烘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