穆林100元小胡同,穆林百元小巷游
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照进这条窄窄的巷子,青石板路上还留着昨夜雨水的痕迹。我站在巷口那块褪色的木牌前,上面写着"穆林胡同"四个字。旁边不知谁用粉笔悄悄添了"100元"叁个小字,看着倒怪有趣的。
这条穆林100元小胡同,说起来挺有意思。昨天在茶馆听老邻居说,早先这里真有个叫穆林的老先生,据说他家的祖传手艺就是做各种竹编玩意儿。现在巷子两边还零星开着几家手工作坊,空气中飘着淡淡的竹香。
巷子里的百元趣事
往里走没几步,就看见个摆满竹编小摊的大叔。"来看看呗,都是手工做的。"他手里正编着个小竹篮,手指灵活地穿梭在竹篾间。我拿起个精致的小收纳盒,随口问了价钱。"正好一百块,"大叔笑着说,"这价钱在穆林百元小巷游里可是老传统了。"
说来也怪,这条巷子里好多东西都卖这个价。那边卖糖画的老奶奶,她的龙凤糖画就是一百元一个;再往前的手工布鞋店,最简单的款式也是一百元。倒不是刻意为之,就是不知不觉成了规矩。
我在巷子中间的石凳上坐下,看着来往的街坊。有个大姐提着菜篮子经过,和修鞋匠熟络地聊着今天的菜价。旁边书店老板正把新到的旧书摆出来,每本都用便签标着价格。这条穆林100元小胡同,活脱脱就是个小小的世界。
最让我惊喜的是发现了一家做传统糍粑的小店。老板娘说他们家在这条巷子做了叁代,始终保持着老味道。刚出炉的糍粑冒着热气,裹上黄豆粉,咬一口满嘴香甜。"也是一百元一份?"我开玩笑地问。老板娘眨眨眼:"您猜对啦!"
不知不觉就在这条巷子里转了两个钟头。每个小店都有自己的故事,每位店主都乐意和你聊上几句。卖竹编的大叔说他在这住了四十年,见证了巷子的变化;做糍粑的老板娘说起她爷爷当年挑着担子叫卖的情形。这些故事,比任何旅游攻略都要生动。
临走时我又回到巷口,夕阳给老墙镀上一层金色。忽然明白为什么这条穆林百元小巷游能让人流连忘返。这里保留着城市里快要消失的烟火气,那些看似随意的一百元定价,反倒让生活显得简单又踏实。
下次要是再来,得赶个清早。听说那时候能看见老师傅在巷子里打太极拳,早餐摊子的豆浆正冒着热气。或许还能遇见更多守着老手艺的匠人,听听他们讲述这条巷子的往事。这条看似普通的穆林100元小胡同,藏着太多值得慢慢品味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