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石桥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学院后巷茶香闲叙
傍晚时分走进大石桥女子学院的后街,就像突然踏进了另一个世界。教学区的喧闹被梧桐树挡在了巷口,只剩几只麻雀在青砖墙上跳来跳去。空气里有种特别的味道——刚下过雨的泥土气混着谁家阳台的茉莉香,还有隐约飘来的茶香。
那家叫"闲叙"的茶馆藏在巷子深处,木招牌被岁月磨得发白。推开移门时铃铛"叮铃"一响,系着藏蓝围裙的老板娘正在柜台后擦拭茶具。她抬头笑了笑,像是早就料到我会来。
茶香里的往日时光
选了靠窗的老位置,点单时才发现菜单写在墙面的小黑板上。"今天有刚到的凤凰单丛。"老板娘说话时,壶嘴正冒着袅袅白气。窗外能看到学院钟楼的尖顶,夕阳给它镀了层金边。几个穿校服的女生说笑着走过,裙摆扫过墙角的青苔。
茶端上来时配了碟青梅,老板娘说这是她自己腌的。抿一口茶,再咬小半颗青梅,酸甜正好化解了茶的微涩。邻座的老先生在用保温杯喝茶,看见我在打量他的杯子,有点不好意思:"用了二十年,舍不得换。"他说女儿也在这所学院读过书,那时常来这儿等她放学。
巷子深处飘来烤红薯的香气,混着茶香竟意外地和谐。这儿的大石桥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从来不只是喝茶——你看那个在温书的女孩,笔记本边放着杯凉透的龙井;那对轻声交谈的中年姐妹,壶里的普洱已经续了叁次水。
后巷的人生百味
常来这儿的人都有自己偏爱的位置。靠墙的座位总被写作的人占着,他们说墙角的裂缝能带来灵感;阳光最好的那张桌子,下午总坐着织毛衣的奶奶,毛线球在光影里跳动着。
老板娘记得每位熟客的口味。穿西装的大叔要酽酽的铁观音,总迟到的音乐老师爱加蜂蜜的花茶,还有个女孩每次考试前都会来点安神茶。这些年的学院后巷茶香闲叙,早已成了许多人的习惯。
那天见到个特别的客人——约莫七十岁的奶奶,戴着珍珠项链,用盖碗慢慢品着碧螺春。她说五十年前也在这念书,常和室友溜到后街喝茶。"那时候啊,五分钱就能喝一大缸子。"她望着窗外笑了笑,眼角的皱纹像绽开的花。
茶馆的猫跳上膝头,把我从思绪中惊醒。这小东西是去年的某个雨夜跑来的,当时浑身湿透,现在倒成了店里的吉祥物。它熟练地找了个舒服姿势,打着呼噜看窗外渐深的天色。
路灯次第亮起,学院的晚课钟声随风飘来。老板娘开始给每桌送小点心,说是今天试做的桂花糕。甜糯的糕点和着茶香,忽然让人理解了什么叫"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"。
结账时发现柜台玻璃板下压着很多照片——毕业留念的、结婚报喜的、带着新生儿回来的。这些定格的笑容,都在诉说着与这条后街、这间茶馆有关的记忆。推门离开时铃铛又响,茶香还萦绕在衣襟上,像把一整天的温柔都带在了身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