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源品茶教室工作坊,凌源茶艺学习体验班
凌源的那缕茶香,为何如此特别?
推开凌源品茶教室工作坊那扇古朴的木门,一股清雅的茶香便轻柔地扑面而来。这味道,不像香水那样浓烈,倒像是山间清晨的雾气,带着些许湿润的草木气息,一瞬间就把外头的喧嚣隔绝开来。几位早到的学员正围坐在一张巨大的原木茶桌前,低声交谈着,眼神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。
“很多人以为,喝茶嘛,就是把茶叶丢进杯子,热水一冲就完事了。”茶艺师李老师一边温烫着茶具,一边微笑着对我们说,“但在我们凌源茶艺学习体验班,我想带大家走的,是另外一条路。”她手上的动作行云流水,仿佛不是在泡茶,而是在进行一场安静的指尖舞蹈。“我们常说‘茶有茶性’,就像人有个性一样。你看这片凌源本地产的古树茶叶,它的叶片比较厚,所以我们得用温度稍高一些的水,才能让它舒展开,把内在的香气和滋味都释放出来。”
我低头看着面前那个白瓷品茗杯,里面是浅浅的一汪金黄透亮的茶汤。学着老师的样子,我先是用手心感受着杯壁的温度,然后轻轻嗅了嗅。那股香气很奇妙,初闻是淡淡的花蜜香,再细细一品,似乎又带着一丝果仁的醇厚。当我小口啜饮,让茶汤在舌尖稍作停留时,最先感受到的是一点微涩,但紧接着,一股绵长的回甘就从喉咙深处涌了上来,整个口腔都充满了清甜的感觉。这个过程,真的像在品味一段缓缓展开的故事。
在随后的凌源茶艺学习体验班动手环节里,我才真正体会到“看花容易绣花难”。光是“凤凰叁点头”这个注水手法,就难倒了我。水壶要提得多高,水流要多么细柔稳定,如何在叁次起落间将水温、水量和茶叶的翻滚都控制得恰到好处,这里面全是学问。手忙脚乱的我,不是水洒出了茶盘,就是动作僵硬得像在提哑铃,引得旁边的同伴们善意地笑了起来。李老师走过来,轻轻托了托我的手腕,说:“别着急,心静了,手自然就稳了。泡茶,最终是在练你的心。”
这句话让我愣了片刻。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,我们习惯了即冲即饮,习惯了碎片化的信息获取,有多久没有这样专注地、心无旁骛地去做一件简单的事了?只是注水,只是观察茶叶的沉浮,只是感受那一刻的宁静。凌源品茶教室工作坊提供的,似乎不仅仅是茶的知识,更像是一个让时间慢下来的结界。
课程的后半段,我们品尝了不同年份、不同工艺制作的茶。我发现,原来同一片茶园采摘的叶子,因为制作师傅的手艺不同,最终呈现的风味可以如此天差地别。有的清新活泼,像山间的少年;有的沉稳内敛,像一位饱读诗书的老者。这让我联想到,我们的人生,不也像是在经历一场漫长的“制作”吗?不同的经历、不同的选择,都在塑造着我们最终的模样。
两个小时的体验课程不知不觉就到了尾声。当我带着一身茶香走出教室时,感觉不只是学会了几式泡茶的手法,更像是给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了一次温柔的按摩。夜色中的城市依旧车水马龙,但我的心里却多了一分难得的澄澈与安宁。或许,在某个闲暇的周末,你也可以来凌源品茶教室工作坊坐一坐,不必抱着非要学会什么的目的,只是单纯地为自己泡一盏茶,在四溢的茶香中,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