邢台私人工作室品茶,邢台私家茶室品茗时光
最近总听朋友念叨,说邢台冒出不少私人工作室,专门给人提供品茶的空间。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,我跟着导航拐进老城区的一条巷子,青砖墙缝里探出几枝石榴花,木门虚掩着,隐约飘来普洱特有的陈香。
推门时铃铛响了叁声,穿棉麻衫的茶艺师正往紫砂壶里注水。她抬头笑了笑,顺手把陶炉的火调小半格。"今天刚到些桐木关的正山小种,要试试吗?"这话问得自然,像邻居招呼你来尝刚出锅的桂花糕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说实话,起初我以为所谓邢台私人工作室品茶,不过是把茶叶店隔出个小包间。真坐下才发现,这里连烧水都讲究——铁壶煮出来的水特别软,泡岩茶能激出更饱满的兰花香。茶艺师切茶饼时,会顺便讲两句制茶师傅的趣事,说那位老师傅坚持用炭火烘焙,手上留着七八处烫伤的疤。
窗外自行车铃叮当作响,屋里却静得能听见盖碗合拢的轻响。这种邢台私家茶室品茗时光,莫名让人想起小时候蹲在外婆家灶膛前,等着那壶咕嘟冒泡的枣茶。
第叁泡茶汤入口时,斜对角的大姐忽然放下手机:"奇怪,明明没喝酒,怎么有点儿晕乎乎的?"茶艺师捂嘴乐:"这是茶醉呀,您赶紧咬两口茶点。"说着推过一碟核桃酥,碎屑落在靛蓝扎染桌布上,像撒了把星星。
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。续水时茶艺师总会侧身避开蒸汽,手腕悬得极稳。问她是不是专门练过,她晃晃左手腕的银镯子:"在茶山学艺时端的紫砂壶,里头盛满沙子,洒出来就要多挑十担泉水。"
黄昏的光线斜穿过博古架,把茶柜里的景德镇瓷罐染成蜜色。临出门前,茶艺师往我兜里塞了包茶样:"明天有场春雨,这白茶你留着,下雨天喝最配。"
现在偶尔经过那条巷口,总会放慢脚步。倒不是惦记某款茶,是忘不了那种坐在光阴里的踏实感——仿佛整个世界都忙着赶路时,偏偏有人愿意守着小炉,替你留住片刻滚烫的春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