叁亚品茶上课群,叁亚茶文化交流学习圈
这两天有朋友问我,叁亚有没有那种既能学茶艺又能交朋友的线下组织?我立马就想到了最近挺火的叁亚品茶上课群。这可不是普通约饭聊天的群,里面藏着不少有意思的事。
记得上周末,我在群里参加了一次户外茶会。组织者把地点定在海边一处安静的椰林里,下午四点阳光正好,海风把暑气都带走了。我们十几个人围坐在竹席上,负责讲解的林老师是位从潮州来的老茶客,他一边烫着盖碗一边说:“咱们今天不搞那些高深的理论,就聊聊怎么把家里的茶泡得更好喝。”他这句话一下子就把距离拉近了。
有个大姐带来了一泡自己珍藏的凤凰单丛,说是总泡不出茶店里那种韵味。林老师让她现场操作,看了之后笑了:“水太急啦!好茶得像对待朋友一样,得留点时间让它慢慢展开。”他演示了“关公巡城”“韩信点兵”这些潮汕功夫茶的招式,其实道理很简单——就是要让每杯茶的浓淡一致。大姐照着试了一次,惊喜地说:“哎呀,真的不一样了!”
从陌生到熟悉只需要一杯茶的时间
在这个叁亚茶文化交流学习圈里,最让我感触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种自然而然的热络。上次茶会来了个刚搬来叁亚的东北小伙,开始还挺拘谨的,说自己对茶一窍不通。后来大家聊起各自家乡的喝茶习惯,他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,说他们那儿都是用大搪瓷缸子泡茉莉花茶,喝完浑身冒汗,特别痛快。这话引得一位福建茶友也分享起他们“茶配话”的习俗——闽南人谈生意可以不吃饭,但不能不喝茶。
聊着聊着,小伙子的拘束感完全没了,还主动要了林老师的微信,说想正经学学茶艺。你看,有时候打破隔阂就这么简单,一杯茶的工夫,陌生人就成了朋友。
这个群有意思的地方在于,它不像正经上课那么严肃,又比随便约饭多了点内涵。组织者小陈跟我说,他们建群的初衷特别简单——就是让喜欢茶的人有个地方能一起喝喝茶、说说话。现在每个月都会组织两叁次活动,有时候是请茶艺师来讲课,有时候就是找个安静的茶馆,大家自带茶叶互相品鉴。
我特别喜欢这种轻松的氛围,没有考试的压力,没有非学会不可的负担。你可以就是个纯粹的喝茶人,安静地坐着听别人聊;也可以是个好奇的初学者,大胆提出“乌龙茶和红茶到底有什么区别”这种基础问题。在这里,没人会笑话你问得简单,反而会有好几个人同时给你解释,还争着让你尝尝他们带来的不同茶样。
上周的活动中,我遇到了退休的王老师。她说儿子在国外工作,老伴儿白天要去老年大学,自己在家挺闷的。加入这个叁亚品茶上课群后,不仅学会了泡茶的手艺,还认识了一帮能聊天喝茶的朋友。“现在每周都盼着群里搞活动,比看电视有意思多了。”她边说边给我们续茶,脸上的笑容特别温暖。
这样的故事在群里还真不少。有通过喝茶找到共同爱好的年轻情侣,有因为都喜欢普洱而成为生意伙伴的茶商,还有像王老师这样找到了退休后生活乐趣的长辈。一个小小的茶群,不知不觉就成了连接大家的纽带。
如果你也在叁亚,对茶文化有点兴趣,或者只是想找个能安静喝杯茶、认识新朋友的地方,不妨留意一下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活动。说不定下一次海边茶会,我们就能碰上面,一起品品今年春茶的鲜爽,聊聊各自的故事。喝茶这件事,一个人喝是滋味,一群人喝是气氛,你说是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