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阳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,洛阳站旁胡同200元一回
那天我路过洛阳火车站,无意中拐进了一条小巷子。巷口蹲着个抽旱烟的大爷,眯着眼睛打量来往行人,烟圈在夕阳里慢悠悠地飘散。再往里走,听见几个女人靠在墙角闲聊,说的都是家长里短,谁家孩子考学了,哪家店铺拆迁了。
巷子不宽,两侧是些老式居民楼,墙皮斑驳脱落得厉害。几个小吃摊冒着热气,油条在锅里滋滋响,胡辣汤的香味能飘出二里地。这时候有个穿工装的男人凑过来,压低声音问我要不要“松快松快”,说只要两百块。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,摆摆手继续往前走。
巷子里的日常光景
其实这种小巷子在洛阳火车站周边有好几条,有的连通着主干道,有的藏着些老字号店铺。我常去的理发店就在这条洛阳站旁胡同里,老师傅剃了叁十多年头,每次只收二十块钱。他常说这巷子就像城市的皱纹,藏着太多说不清的故事。
隔壁修鞋的大姐有次边钉鞋跟边唠嗑,说前阵子真有外地人被忽悠着花了二百块钱,结果就是让人带着在巷子里绕了叁圈。这事成了街坊邻居的笑谈,倒是让不少人都长了记性。
傍晚时分,巷子反而热闹起来。下班的人顺道带份烧饼回家,放学的小孩在巷口追逐打闹。五金店的老王正收拾货架,他突然停下动作,望着巷子深处嘟囔:“那伙人又来了。”我顺着他视线看去,几个黑影一闪而过,消失在转角。
说实在的,二百块钱在这巷子里能买到不少实在东西。老刘家的羊肉汤够十个人喝,裁缝铺能改叁件外套,书店能淘到半套连环画。可偏偏有人要用这个数目,去做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交易。
巷尾旧书店的老板有回翻着泛黄的书页跟我说,他在这开了二十年店,见过太多因为轻信陌生话术吃亏的人。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旅客,反而会径直走向巷子口的志愿者服务站。
深秋的雨突然下起来,巷子里的人群瞬间散开。我躲进街角网吧的屋檐下,听见旁边两个年轻人在算账:“这个月房租还差叁百……”另一个叹气:“要不我们也去车站试试?”这时网吧门开了,网管探头喊:“招夜班,一晚一百五。”
雨停时天已擦黑,巷子里的路灯渐次亮起。那些暖黄色的光晕下,卖糖炒栗子的大婶开始收摊,便利店的白炽灯把货架照得发亮。我站在巷口回望,突然觉得这条普通的洛阳站旁胡同,就像生活的缩影,有人在这里谋生,有人在这里迷失,但更多的,还是踏踏实实过日子的人。
走到胡同尽头时,看见社区新贴的告示栏,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招工信息和便民电话。最显眼处贴着民警提示,蓝底白字清清楚楚:请勿轻信陌生人的高价诱惑。有个戴安全帽的工人正拿着手机逐字逐句地念,念完掏出烟点上,深吸了一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