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津品茶海选自带工作室,河津茶会海选定制工作室
这两天路过城东,发现不少茶友都在悄悄打听河津品茶海选自带工作室的事儿。说来也巧,我上周刚好陪朋友去体验了一把,倒是有些新鲜的见闻。
其实刚开始听说要自带茶叶,我还觉得挺麻烦。现在满大街都是茶艺馆,直接去店里点单多省事啊。可真正坐在河津茶会海选定制工作室那张老榆木茶桌前,看着茶艺师把我们带去的叁款普洱依次排开,突然就明白了这种形式的妙处。
像老友聚会般的茶空间
工作室布置得特别有意思,既不像传统茶庄那么严肃,也不像网红奶茶店那么喧闹。墙上挂着几幅水墨字画,博古架上错落放着各地茶农寄来的样品,靠窗的位置还摆着几个正在醒茶的紫砂罐。负责冲泡的小妹笑着说:“我们这儿就是个茶友俱乐部,经常有人带着私藏好茶来交流。”
那天我们尝的第一泡是朋友带来的十年陈勐海熟普。茶艺师先用银壶把水烧得咕嘟咕嘟响,温具、投茶、润茶,每个动作都格外仔细。“自带茶叶最怕遇到不懂茶的冲泡手,”她边注水边说,“所以我们专门培训了适应不同茶性的冲泡技法。”这话确实不假,同样那饼茶,在家里怎么都泡不出这般醇滑的枣香味。
第二泡换了另一款生普时,隔壁桌的几位老茶客也凑过来交流。其中有个穿中式褂子的老爷子特别健谈,说是每个月都要来这间河津品茶海选自带工作室两叁次。“我那些放在家里的老茶,总得找懂行的人一起品鉴才够味啊。”他掏出随身带的茶则给我们看,里面还装着八十年代的下关沱茶碎末。
说到兴起处,茶艺师又给我们展示了工作室的特别服务——可以根据自带的茶叶特性,搭配不同的茶点和冲泡节奏。比如滋味浓强的茶配些盐津梅子,清香型的就配现烤的南瓜子。这种量身定制的体验,确实比标准化服务来得贴心。
现在回想起来,这种模式之所以吸引人,大概是抓住了茶友们最在意的两个点:既能喝出自家茶叶的最佳风味,又能在舒适的环境里以茶会友。那天我们叁款茶轮着品下来,不知不觉就聊到了傍晚,临走时还跟新认识的茶友约好了下次带来的茶叶品种。
看着工作室里那些认真记录每款茶冲泡心得的笔记本,忽然觉得这已经不单是喝茶的地方,倒更像是个流动的茶叶品鉴档案馆。每个来访者带来的不只是茶叶,还有属于那片树叶的独特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