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阴站街快餐约学生,附近学生快餐约见
这两天路过城西老街,电线杆上那些歪歪扭扭的小广告又更新了。上面写着什么"学生快餐""附近约见",明眼人瞅着就知道不对劲。我蹲在对面早餐摊观察了整整一上午,光是背着书包的年轻人就来来回回见了七八个。
巷口开便利店的老张说,这些孩子多半是附近技校的。有次看见个穿校服的男生在巷子里数零钱,硬币撒了一地,弯腰去捡的时候连耳朵根都红了。"作孽啊,这年纪本该在教室写作业的。"老张把抹布甩在柜台上,重重叹了口气。
藏在居民楼里的交易
顺着晾满衣服的窄巷往里走,叁楼那户总是挂着碎花窗帘的出租屋特别显眼。有次我亲眼看见个戴鸭舌帽的姑娘闪身进去,帆布鞋上还沾着操场红色的塑胶颗粒。窗帘缝隙里能瞥见几个摞在一起的快餐盒,墙角的折迭床吱呀作响。
说实话,这种江阴站街快餐约学生的现象比想象中普遍。城中村改造把不少老住户都迁走了,空出来的出租屋成了灰色交易的温床。附近那所职高的学生群里,时不时就弹出隐晦的招揽消息,说什么"轻松赚生活费""时间自由"。
记得有个扎马尾的姑娘在奶茶店打工,有回听见她跟同学打电话:"反正就是送个外卖,别问那么多啦。"她咬着吸管嘟囔,"比端盘子快多了,一次能顶叁天饭钱。"可她那黑眼圈深得都快掉到颧骨了。
这种附近学生快餐约见的模式挺狡猾的。不像传统站街女那样招摇,而是通过社交软件联系,见面都选在超市储物柜或者共享单车棚这类不起眼的地方。有次在711门口,看见个穿卫衣的男生把快餐盒塞进对方电动车筐,整个过程不到十秒。
菜市场二楼网吧的网管小刘偷偷告诉我,这些孩子接单都有暗号。比如"蓝校服"代表职高,"红书包"指代某个校区。有回凌晨叁点,他看见个瘦小的男生蹲在消防通道里数钱,数着数着突然把脸埋进膝盖里。
可能有人会觉得,这些学生不过是在用最直接的方式解决经济困难。但当你看见他们躲闪的眼神,还有那些越来越熟练的谎话,就会明白事情没那么简单。青春本该有更敞亮的活法,而不是困在油腻的快餐盒和不见光的交易里。
黄昏时分,我又路过那条老街。夕阳把"学生快餐"的小广告照得发亮,而远处操场上奔跑的身影,正披着满身金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