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兵山火车站小巷子,调兵山站旁老街巷弄
每次路过调兵山火车站,我总会被站台东侧那片老巷子牵住脚步。青砖墙缝里钻出的狗尾巴草在风里摇晃,像是给匆匆行人递来的请柬。
阳光斜照进巷口,把石板路染成暖黄色。墙角堆着几户人家腌酸菜的大缸,有个系围裙的大娘正弯腰翻动着什么,空气里飘着淡淡的酱香味。往里走两步就能看见老式理发店的红白转筒还在转动,老师傅手里的推子嗡嗡作响,和叁十年前没什么两样。
巷子里的时光印记
再往深处去,景象更鲜活起来。五金店门口挂着成串的钥匙胚,修鞋摊的老爷子戴着老花镜敲敲打打。这些临街的铺面窄得刚能转身,却装着好几代人的生计。住在二楼的王婶从窗口探出身,竹竿上晾着洗褪色的碎花床单,水珠滴滴答答落在路过的叁轮车篷布上。
要说这调兵山火车站小巷子最动人的,还是它的人情味。杂货店老板娘记得每个老主顾的习惯,见着下班的人就招呼:“今天进了你爱吃的干豆腐,给你留了两张!”菜摊前遇到邻居,拎着的塑料袋里往往会被塞进两根葱:“早上新摘的,尝个鲜。”
住在巷尾的李大爷常说,他在这条调兵山站旁老街巷弄住了四十多年,闭上眼睛都能闻出不同季节的味道——春雨后青苔的湿润,夏天傍晚家家户户的炊烟,秋风里飘来的煤城特有的气息,还有冬日里烤地瓜的焦香。他说这些话时,眼睛望着巷口那棵老槐树,神情像在回味漫长岁月里最珍贵的收藏。
傍晚时分,火车站广播隐约传来,巷子里反倒热闹起来。放学回来的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,书包在背后一颠一颠的。下班的大人们提着菜慢悠悠地走,遇到熟人就站在路边聊上几句。这时候的调兵山站旁老街巷弄,就像一锅慢慢熬煮的汤,各种声响、气味和身影在其中交融,熬出生活最本真的滋味。
我特别喜欢看夜幕初垂时的巷子。各家灯火次第亮起,电视机的蓝光在窗帘上闪烁,厨房传来炒菜的刺啦声。有户人家窗口飘出蒜薹炒肉的香气,另一家阳台上的月季花在暮色里影影绰绰。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,组成了这条小巷独特的脉搏。
站在这片老巷中,能清晰感受到时光的层次。新漆的蓝色门牌钉在斑驳的木门上,年轻人的快递包裹堆在磨得光滑的石阶旁。可转角处那座老水井还在,虽然早已不用,井口的麻绳痕却更深了。就像这条巷子,既守着过去的记忆,又从容地迎接着今天。
当最后一趟列车驶出调兵山火车站,站台渐渐安静下来,而这些小巷却依然醒着。路灯把槐树的影子投在砖墙上,晚归的脚步声在巷子里回荡。这些纵横交错的小巷,仿佛城市的毛细血管,输送着最真实的生活气息。或许某天这些景象会改变,但此刻,它们正以最自在的模样,诉说着属于调兵山的日常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