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煌300元连做带吹,敦煌300元体验制作与演奏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8:14:34 来源:原创内容

你说这事儿新鲜不?在敦煌这种遍地是国宝的地方,居然只要花300块钱,就能亲手做一件乐器,还能现场学着吹两段古曲!

那天我在敦煌夜市闲逛,偶然看见巷子深处有个不起眼的小作坊。木招牌上写着“敦煌古乐器体验”,门口的老大爷正低头削着木头屑。我凑近一看,桌上摆着几个半成品陶埙,形状像个小胖梨,上面钻着几个圆孔。

当一回手艺人

老师傅递给我块陶泥,手把手教我怎么捏出埙的雏形。“先搓成球,再用拇指慢慢往下按,对,就像捏小碗那样。”陶泥在指尖凉丝丝的,带着点泥土的清香。他说这陶土就是从鸣沙山脚下取的,千百年来敦煌艺人都是用这种土做乐器。

定型之后要刻孔,这可是个技术活。孔距差一毫米,音准就能差出十万八千里。老师傅用尺子量了又量,在每个位置画上记号。“左边这个是吹孔,右边这些是音孔,古时候没有调音器,全凭老师傅的耳朵。”他拿着我做的埙还修了修边角,放在阴凉处晾着,说等明天彻底干了才能烧制。

等待烧制的时候,老师傅从柜子里取出几个成品埙让我先练手。那埙摸着温润如玉,表面还刻着敦煌壁画里常见的莲花纹。

吹响千年回音

最难的要数吹奏环节了。看着老师把埙凑到唇边,指尖在音孔上起起落落,流淌出来的音色浑厚苍凉,像是从大漠深处飘来的。可轮到我自己试,憋得脸红脖子粗,愣是吹不出成调的声儿。

“别太用力,”老师笑着调整我的手势,“嘴唇要放松,气息要平稳。想象你在对着月亮轻声叹息。”说来也怪,按他的方法试了叁四次,突然就吹出个完整的音阶。虽然不成曲调,但那低沉悠远的声音确实让人心头一颤。

隔壁桌的上海阿姨学得最快,没多久就能断断续续吹出《阳关叁迭》的调子。她说这比在景点排队拍照有意思多了,这300元花得特别值。

临走时,我把自己做的那只埙小心翼翼包好。虽然歪歪扭扭的,音色也不太准,但握在手里总觉得不一样。后来在莫高窟参观时,看见壁画上飞天手持的乐器,突然就理解了什么叫做“活着的文化遗产”。那些壁画上的乐器,原来至今还能被普通人亲手制作、吹响,这种感觉实在太奇妙了。

现在这枚埙就放在我家书架上,每次看到它,就想起敦煌午后温暖的阳光,还有陶土在指尖流淌的触感。要说这趟敦煌300元连做带吹的体验,最珍贵的不是带回了什么纪念品,而是那种亲手触碰历史的感觉,让人突然和千年前的敦煌艺人心意相通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