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城港火车站附近站街,邻近车站周边街景
走出防城港火车站出站口,热浪裹着海腥气扑面而来。我站在广场上眯着眼打量四周,这儿和十年前记忆中的模样已经大不相同了。记得以前站前就一条主路,现在倒是纵横交错地铺开了好几条新街。
老街与新楼交织的图景
右手边还能看见那条老商业街,铺面的招牌换了一茬,但卖海味的干货店依然飘着熟悉的咸香。左边可就完全认不出来了——几栋玻璃幕墙的商务楼拔地而起,底下商铺亮着崭新的灯箱。这种新老交替的劲儿,倒真像是防城港这些年发展的缩影。
我沿着人行道慢慢往前走,路边芒果树投下斑驳的影子。叁轮车师傅靠在树荫下等客,用本地话闲聊着。有游客拖着行李箱站在路边看手机地图,又抬头辨认着方向。这防城港火车站附近站街的日常,既有着交通枢纽特有的忙碌,又带着滨海小城独有的闲适。
转过路口,忽然听见一阵清脆的铃铛声。原来是个老太太推着小车卖槐花粉,那是我小时候最期待的夏日零嘴。忍不住买了一杯,清凉甜润的味道瞬间把记忆拉回了少年时代。那时跟着大人来火车站接亲戚,总会缠着要买一杯这样的甜品。
巷弄里藏着的生活滋味
再往深处走,街面渐渐窄了,成了两车道的小街。这里的店铺更接地气些,五金店、理发馆、肠粉摊子挨挨挤挤的。傍晚时分,几家海鲜排档已经开始摆出塑料桌椅,老板娘正熟练地把冰块铺在生蚝上。
我看见有个老师傅坐在骑楼下修补渔网,手法熟练得像在绣花。忍不住蹲在旁边看了会儿,老师傅头也不抬地说:“现在会这个的年轻人不多喽。”他告诉我,虽然不住海边了,但补网的手艺舍不得丢,街坊邻居偶尔还会拿渔网来找他修补。
这条路走到头,视野忽然开阔起来。原来是一片小广场,大妈们已经摆开了音响,准备开始晚上的广场舞。孩子们在广场上追逐嬉戏,滑轮鞋发出哗啦啦的声响。这个邻近车站周边街景的傍晚,充满了市井的烟火气息。
站在这里往回看,火车站那栋建筑在夕阳下泛着暖光。忽然觉得,这条从车站延伸出来的街道,就像一条纽带,连接着旅途与归途,也连接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。
华灯初上,我转身往回走。海鲜排档的灯光把整条街照得透亮,蒜蓉的香气在空气里弥漫。游客和本地人混坐在露天座位上,举杯声、谈笑声、炒菜的滋啦声交织成片。这条防城港火车站附近站街,在夜色中焕发出另一种活力。
回到车站广场时,最后一班公交车正缓缓驶离。我看着那些亮着灯的店铺,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很多人说,要了解一座城市,不能只看它的景点,还得在这样普普通通的街道上走一走。这些看似平常的街景,其实藏着一座城市最真实的呼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