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油品茶教室工作坊,茶艺研习课堂活动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2:24:18 来源:原创内容

穿过江油老城那条青石板路,拐角处飘来一阵若有若无的茶香。循着香气走去,木质匾额上“江油品茶教室工作坊”几个字映入眼帘。推开门,里面早已坐满了人,空气中弥漫着温润的水汽和清雅的茶香。

今天的主题是“茶艺研习课堂活动”,主讲人是林老师。她没急着讲大道理,而是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小撮干茶。“来,大家先放在手心里暖一暖,再闻闻看。”我照做了,掌心温度让茶叶的香气慢慢释放,那是一种带着花果甜香的气息,很特别。

从一片叶子说起

“你们知道吗?我们手上的这片叶子,从茶树上采下来时,可不知道自己会变成绿茶、红茶还是乌龙茶。”林老师笑着说,“它的命运,全看制茶师傅怎么对待它。”这话让我愣住了——原来同样的原料,不同的工艺能造就完全不同的风味。这不就像我们人吗?同样的起点,选择不同,人生轨迹也大不相同。

在江油品茶教室工作坊里,我第一次亲手尝试了茶叶揉捻。看着叶片在掌心慢慢卷曲,散发出越来越浓郁的香气,这个过程莫名让人安静下来。旁边的大姐笑着说:“这比揉面团还考验耐心呢!”确实,力道轻了不成型,重了又会破坏茶叶,需要刚刚好的温柔。

水温的秘密

“泡茶最怕什么?”林老师突然提问。有人说是茶叶品质,有人说是茶具。她却摇摇头:“最怕心急。水刚沸就冲,再好的茶叶也烫坏了。”她教我们观察水泡的变化——“虾眼泡”、“蟹眼泡”、“鱼目泡”,古人起的名字真形象。等待水从沸腾到稍稍安静的那一刻,就像等待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。

在这次的茶艺研习课堂活动上,我学会了“看茶泡茶”。绿茶要用80度左右的水,像对待初春的嫩芽般轻柔;乌龙茶则需要沸水激发出它的层次感。原来,好茶是茶与水的一场对话,急不得,也慢不得。

坐在我对面的老先生分享了他的体会:“我喝茶几十年,直到来这里学习才明白,以前都把好茶泡坏了。这就像与人相处,光有热情不够,还得懂方法。”这话引得大家纷纷点头。

一杯茶的时间

当我们终于泡出第一道满意的茶汤时,工作坊里安静了下来。金黄的茶汤在白瓷杯中格外好看,小口品尝,那股甘醇从舌尖慢慢滑向喉咙。奇怪的是,明明用的是同样的茶叶,每个人泡出的味道却略有不同——性格急的人茶汤偏苦涩,性子慢的则更显柔和。

林老师轻轻放下茶杯:“茶不说话,却教会我们很多。你看茶叶在杯中舒展的样子,是不是很像我们的人生?刚开始干瘪紧锁,遇到合适的水温,慢慢就打开了。”她顿了顿,“在江油品茶教室工作坊里,我们不只是学泡茶技巧,更是在学习一种生活态度。”

窗外夕阳西下,叁个小时的茶艺研习课堂活动不知不觉就到了尾声。大家却都不急着离开,还在交流刚才泡茶时的心得。我端着茶杯站在窗边,看着老街上来往的行人,突然觉得手中这杯茶格外珍贵——它让我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,偷来了一段属于自己的慢时光。

走出工作坊时,夜色已浓,但口中还留着那抹回甘。也许正如林老师说的,学会泡一杯好茶,就是学会如何安顿自己。下次茶会,我想带着朋友一起来,让他们也尝尝我亲手泡的茶,感受这份从指尖到心灵的温暖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