榆林炮楼游玩分享心得,榆林炮楼旅行经验交流
最近和朋友聊起榆林,话题总绕不开那座老炮楼。说实话,之前我对这种历史遗迹兴趣不大,总觉得就是些破砖烂瓦。直到上个月亲自走了一趟,才发现这地方真有点意思。
从市区开车过去大概四十分钟,越往城外走,景色越开阔。路边开始出现黄褐色的土坡,偶尔能看见几孔废弃的窑洞。说实话,刚开始我还在想,这荒郊野外的能有什么看头?可当那座灰扑扑的方形建筑出现在坡顶时,心里突然咯噔一下——它就这么孤零零地立在那儿,像是在跟时间较劲。
炮楼比想象中结实
走近才发现,这座榆林炮楼比照片上看着高大。墙厚得吓人,据说当年能扛住火炮轰击。我摸着那些斑驳的砖石,突然想起老家爷爷说过,他小时候逃难就见过类似的地堡。阳光从射击孔照进来,在地上拉出长长的光斑,仿佛能听见七十年前的脚步声。
遇到个当地放羊的大爷,他操着浓重的陕北口音说,这楼曾经驻扎过一个班的士兵。“夏天里头凉快得很嘞!”他咧嘴笑着,露出豁牙。我们顺着窄得只能侧身通过的楼梯爬上楼顶,眼前豁然开朗——整片黄土高原地貌尽收眼底,沟壑纵横得像大地的皱纹。
站在楼顶吹着风,我突然理解为什么当年要在这里修炮楼。这位置选得真绝,方圆几里地有什么动静都能看得清清楚楚。同行的朋友开玩笑说,要是搁现在,这儿绝对是个网红打卡点。不过我倒觉得,保持现在这样反而更好,至少能安安静静地感受历史。
下来时在墙面上发现不少刻字,有些是几十年前留下的,歪歪扭扭写着人名和日期。最让我触动的是2015年某个游客刻的“平安”二字,旁边还画了颗心。可能每个人来到这里,都想留下点什么吧。
回去路上我们一直在讨论,这种老建筑到底该怎么保护。全部翻新吧,会丢掉原来的味道;完全不管吧,说不定哪天就塌了。后来查资料才知道,榆林周边像这样的炮楼还有十几座,每座都有不同的故事。要是能把它们都走遍,应该会很有意思。
这次榆林炮楼游玩让我改观不少。以前总觉得历史很远,但当你真的站在这些老建筑面前,摸着那些被风雨侵蚀的砖块,听着当地人讲祖辈传下来的故事,突然就感觉到时间的重量。这趟旅行给我的收获,比预想的要多得多。
下次如果你们去榆林,不妨抽半天时间去看看这座炮楼。建议选个晴天下午,光线斜照在墙上的时候特别有味道。记得穿双舒服的鞋,那段土路不太好走。要是碰见放羊的大爷,不妨听他唠唠嗑,比导游讲得生动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