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鸡学院外援女,宝鸡学院外籍女教员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7:37:14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几天走在校园里,总能听见同学们叁叁两两讨论着什么。凑近了才听清,原来大家的话题都围绕着宝鸡学院外援女教师展开。说起来,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金发老师,确实给我们的校园带来了不少新鲜气息。

记得她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,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。不少学生纯粹是出于好奇——想看看这位宝鸡学院外籍女教员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。她开口第一句话就用带着口音的中文说:“大家好,我是来自美国的玛丽。”这句话立刻拉近了她和同学们的距离。

不一样的课堂氛围

说实在的,她的课确实和我们以前的英语课不太一样。没有枯燥的语法填空,也没有没完没了的背诵任务。取而代之的是,她会让我们围成一圈,就某个话题自由讨论。起初大家都很拘谨,生怕说错了丢人。但她总是耐心地听着,时不时用鼓励的眼神示意我们继续往下说。

有一次,我们讨论到中外教育差异。一个同学结结巴巴地说:“在我们这里,学生要尊重老师……”她马上接话:“在美国,老师更希望学生把他们当作朋友。”说到这里,她调皮地眨了眨眼睛,“比如你们可以直接叫我的名字玛丽。”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惊讶的窃窃私语。

这种轻松的氛围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她的课。以前总坐在后排玩手机的同学,现在也会主动举手发言了。不得不说,这位宝鸡学院外援女教师的到来,确实让英语课变得生动有趣多了。

文化碰撞的小插曲

不过,文化差异带来的趣事也不少。上周二下午,玛丽老师组织了一场英语角活动。按照我们的习惯,同学们都提前十分钟就到了场地。可她却准时出现,看到已经坐满的学生还显得颇为惊讶。“你们来得好早啊,”她笑着说,“在美国,学生们通常都是踏着点进教室的。”

活动中最有趣的是,当她建议我们用英语表演小品时,同学们面面相觑,谁都不好意思第一个上台。最后还是班长带头,几个同学才扭扭捏捏地开始表演。玛丽老师在台下看得津津有味,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。表演结束后,她说:“你们表演得很好,就是太害羞了。要是在美国,学生们早就争着抢着要上台了。”

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,让我不禁思考:或许这就是文化交流的魅力所在。没有谁对谁错,只是方式不同而已。这位宝鸡学院外籍女教员用她的方式,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。

现在走在校园里,经常能看到玛丽老师和学生们在草坪上围坐聊天。有时是讨论课业,有时就是单纯的闲聊。她那头金色的长发在阳光下格外显眼,成为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有同学开玩笑说,现在去英语角都要提前占位置了,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。

偶尔也会听到些不同的声音。有老师说她的教学方式太随意,也有同学觉得学不到“实在”的东西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自从她来了之后,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热情确实高涨了许多。教学楼的走廊里,经常能听到学生在用英语交流,虽然说得还不流利,但那份敢于开口的勇气,确实是前所未有的。

也许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此——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,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勇气。这位远道而来的老师,用她独特的方式,让我们对英语、对世界都有了新的认识。想到这里,我不禁期待起下周的英语课来,不知道玛丽老师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?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