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尔木万达广场补座私人会所,格尔木万达广场补座专属会馆
那天下午路过格尔木昆仑路,突然发现万达广场础座楼下停着几辆从没见过的豪车。我忍不住停下电动车,隔着玻璃幕墙往大堂里瞧——你说这栋写字楼里,到底藏着什么特别的地方?
偶然发现的别样天地
正好遇到以前做建材生意的老陈从旋转门里出来,他指着电梯厅角落那扇不起眼的铜门说:“那儿有个格尔木万达广场补座私人会所,会员制的。”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,那扇门透着温润的光泽,旁边站着个穿制服的小伙子,身板挺得笔直。
老陈掏出手机给我看照片:“里面啊...怎么说呢,跟你想象中可能不太一样。”照片里是间茶室,摆着整套黑檀木茶具,墙上挂着昆仑山风貌的油画。最特别的是那些椅子,看着像传统太师椅,坐垫却是按人体工学设计的记忆棉。
“他们那个格尔木万达广场补座专属会馆,每周叁都有昆仑玉鉴赏活动。”老陈说着翻出另一张照片,几个穿着休闲西装的人正围着一块原石讨论,桌上还摆着热腾腾的茯茶。这场景莫名让人想起以前在牧区见过的场景——帐篷里围着火塘喝茶聊天,只不过现在换到了现代建筑里。
传统与现代的温暖相遇
后来通过朋友引荐,我终于有机会走进那扇铜门。前台姑娘穿着改良版的蒙古袍,领口绣着云纹,说话带着青海人特有的爽朗劲儿。她笑着说:“我们这儿不像城里那些商务会所,倒更像是个交流站。”
走廊墙上的照片很有意思,有察尔汗盐湖的航拍,也有唐古拉山口的经幡。最让我驻足的是组对比图:左边是五十年代格尔木的帐篷城,右边是现在的万达广场夜景。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场景,在这条走廊里奇妙地重迭在一起。
茶艺师小马正在准备当晚的品鉴会。他边擦拭茶海边说:“很多会员就喜欢在这儿谈事情,说是有种...怎么说,既正式又放松的感觉。”他手法娴熟地温着杯子,青瓷碰到紫砂发出清脆的声响。
确实,这个格尔木万达广场补座私人会所处处透着矛盾的美感。沙发是意大利真皮的,靠垫却用着藏毯的纹样;音响放着德彪西的月光,茶几上却摆着酥油茶壶。这种混搭意外地和谐,就像格尔木这座城市本身,总能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找到平衡点。
藏在楼宇间的文化驿站
负责会籍管理的李经理带我参观时,特意指了指茶室东面的落地窗。傍晚时分,正好能看见昆仑山巅的落日把云层染成金红色。“很多会员说,坐在这儿看山景,比在五星级酒店喝酒舒心多了。”
他翻开活动记录本,上周刚办过青海民歌交流会,几位老会员带着马头琴来即兴演奏。下个月还要搞个小型摄影展,主题是“城市记忆”,已经收到二十多幅投稿作品了。
健身区有个特别的设计——跑步机全都面向窗户。李经理解释说:“跑步时看着昆仑山脉,会忘记疲惫。这个主意还是会员提议的。”难怪有人说这个格尔木万达广场补座专属会馆不单是个休闲场所,更像是个心灵栖息地。
正要离开时,遇见几位刚从棋牌室出来的老先生。他们用青海方言聊着天,笑声洪亮。其中一位转身对服务员嘱咐:“明天还是老位置,把我存的那罐黑枸杞拿出来。”这种熟稔的语气,让人想起老茶馆里的常客。
走出大厦时华灯初上,回头望了眼那扇发着微光的铜门。突然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对这里情有独钟——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,它保留着草原般的温情,又带着城市该有的体面。或许这就是现代人最需要的,既能眺望未来,又可安放回忆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