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州蚕蚕二维码叫小妹150,永州蚕蚕二维码约妹150
最近在永州本地的一些网络角落里,总能看到“永州蚕蚕二维码叫小妹150”这样的信息。说实话,第一次刷到的时候,我愣了好几秒。这串数字和文字组合得有点直接,让人忍不住想,这到底是个啥情况?
好奇心驱使下,我跟一位常在外面跑业务的朋友聊起了这个现象。他嘿嘿一笑,说这你就不懂了吧,现在不少人都这么操作。把联系方式做成二维码,再配上一句简单明了的话,目标明确,效率高。他压低了点声音:“不过啊,这种‘永州蚕蚕二维码约妹150’的套路,水可深着呢。”
街头巷尾的二维码江湖
走在永州的一些老街区,仔细看电线杆或者共享单车的车篮,偶尔也能发现印着类似内容的小贴纸。没有公司名称,没有具体说明,就一个黑白方块和那串熟悉的文字。这让我想起以前电线杆上那些手写的小广告,时代变了,手段也升级了,从粉笔字变成了二维码,但那种神秘感反而更浓了。
我问过楼下的便利店老板,他说经常有人来店里想打印这种小卡片,但他一般都婉拒了。“不是啥正经生意,惹麻烦。”老板一边整理货架一边摇头,“而且你想啊,正经人谁会用这种方式找朋友?”
确实,这种“永州蚕蚕二维码叫小妹150”的方式太过直接,直接把价格都标上了,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怎么回事。但偏偏就是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去尝试,结果往往是钱花了,麻烦也来了。
那些踩过坑的人怎么说
有个年轻小伙在论坛上分享经历,说扫描了那种二维码后,对方直接要求先付款再安排见面。他犹豫了半天,最后还是转了150块钱过去。结果呢?对方收钱后立刻把他拉黑了。他在帖子结尾写道:“就当交学费了,以后看到这种‘永州蚕蚕二维码约妹150’的广告,绕道走。”
更可怕的是,有些人扫描这些二维码后,手机莫名其妙中了病毒,通讯录和照片都被窃取。对方反过来威胁要曝光个人信息,不得不支付更多钱来平息事端。这么一来,损失的就不止是150块那么简单了。
老李在派出所做辅警,他说每到年底,这类报案就会多起来。“很多人上当受骗后还不好意思来报警,觉得这事不光彩。其实骗子就是利用了这种心理。”
说到底,这种“永州蚕蚕二维码叫小妹150”的陷阱,就像是专门为那些心怀侥幸的人设计的。明知道可能有问题,却还是忍不住想去试试,结果一脚踩进坑里。
现在网络这么发达,真想认识新朋友,多的是正规渠道。那些同城兴趣小组、读书会、羽毛球群,哪个不能认识人?何必去碰那些来路不明的二维码呢?毕竟,安全永远比一时的好奇更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