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鞍山上课喝茶辩辩群,鞍山学习茶歇群聊
这两天刷手机,偶然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群名——“马鞍山上课喝茶辩辩群”。说实话,第一眼看到这个组合,我愣了一下。上课和喝茶,这俩事儿怎么能凑到一起呢?心里嘀咕着,这该不会是个什么神秘的摸鱼组织吧?
带着点好奇,我跟朋友打听了一下。原来啊,这个群的成员大多是咱们本地的上班族和备考的朋友。群里聊的“上课”,可不是正儿八经坐在教室里那种。更像是大家一起学习、互相督促的意思。有人分享行业新知,有人打卡读书笔记,还有人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难题。至于“喝茶”,那就更形象了——就是学累了在群里闲聊几句,发个表情包,吐槽下今天的咖啡太苦,或者约着周末去哪家新开的茶馆坐坐。这种张弛有度的氛围,倒是比那些光喊口号的学习小组实在多了。
线上茶歇室的意外收获
我有个朋友就在这个鞍山学习茶歇群聊里泡了小半年。他说最舒服的就是没压力,想说话了冒个泡,不想说了就静静看着。不像有些群,动不动就要求每天打卡,完不成就蔼全体成员,搞得跟上班签到似的。在这里,有人分享了贰虫肠别濒的快捷技巧,他顺手就学去了;中午休息时看到群友推荐了本好书,他下午就下单了。这种不经意间的收获,反而让人更愿意持续参与。
上周他还跟我说了个事儿:群里有个妹子正在准备职称考试,每天在群里打卡学习进度。起初没人注意,后来渐渐有人给她加油,还有个前辈分享了应试心得。就这么着,原本一个人的坚持,变成了一群人的陪伴。考过那天,妹子在群里连发了十几个红包,热闹得像过年。这种陌生人之间因为共同目标而产生的连接,在现在这个各自忙碌的时代,显得特别珍贵。
想想也是,咱们马鞍山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。平时除了同事和几个老朋友,很难接触到不同行业、不同生活状态的人。而像马鞍山上课喝茶辩辩群这样的地方,恰好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轻松交流的平台。既不像工作群那么正式,又不像亲友群那样全是家长里短。
其实仔细想想,这种模式之所以能运转起来,关键是把握好了“学”与“闲”的比例。太较真了,大家压力大;太松散了呢,又容易变成死群。这个群的名字起得妙——上课喝茶,既有追求进步的意思,又保留了生活该有的惬意。咱们很多人整天忙着赶路,倒是忘了学习和进步未必都要板着脸、咬着牙。
昨天看到群里在讨论周末要不要组织个线下读书会,地点就定在雨山湖边上那家茶馆。已经有好几个人响应了。看来这个鞍山学习茶歇群聊,正在从线上延伸到线下,把虚拟的连接变成真实的相遇。说不定哪天,我也会去凑个热闹,点杯茶,听听大家都在读什么书,在为什么样的目标努力着。
生活在继续,学习在继续,喝茶聊天也在继续。这样的节奏,挺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