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沧那里有站小巷,临沧那条有站的小巷
临沧那里有站小巷,这个听起来有点特别的说法,最近总在我脑子里打转。你说奇怪不奇怪,明明是个地名,却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感。
我第一次听说这条小巷,是从小区门口修鞋老师傅那里。他边敲着鞋跟边絮叨:“你说临沧那条有站的小巷啊?早些年可热闹了,现在嘛……”他故意卖关子似的停下手里的活计,眯着眼看向远处。这话头一起,倒让我心里痒痒的。
巷口的早餐摊
那天我特意起了个大早,循着导航找到这条藏在老城区的小巷。巷子不宽,两边是有些年头的砖房,墙缝里钻出几丛绿草。最惹眼的要数巷口的早餐摊,叁轮车上架着蒸笼,冒着白白的热气。“要个米糕不?”系着围裙的大姐笑呵呵地招呼。我这才注意到,她摊位旁边立着个褪色的公交站牌——原来这就是“有站”的由来。
坐在小马扎上吃着米糕,我看着早班车慢悠悠停靠,叁两个乘客提着菜篮下车,熟门熟路地拐进巷子深处。有个大爷在站牌旁的石墩上歇脚,我凑过去搭话:“您常来这儿坐啊?”他抹了把汗:“可不是,在这等车叁十多年咯。以前这站台就是个木牌子,现在换成铁的了。”说着用拐杖敲了敲水泥地基。
巷子生活是慢悠悠的。修自行车的师傅在梧桐树下摆开摊子,卖杂货的老板娘坐在店门口择豆角,偶尔有摩托车经过,司机总要和熟人打个招呼。在这条临沧那里有站小巷,时间好像被拉长了,变得柔软又亲切。
午后的棋局
日头升到头顶时,巷子里的棋摊渐渐热闹起来。四五桌老棋友在树荫下摆开阵势,围观的人比下棋的还激动。“跳马!跳马!”穿汗衫的大爷急得直跺脚,对面戴草帽的那位却气定神闲,慢悠悠喝了口茶。棋子落在木板上的声响,清脆又踏实。
我蹲在旁边看了半晌,卖凉粉的阿姨递来个小板凳:“坐着看吧,他们这局且得下呢。”她说这条临沧那条有站的小巷最让她舍不得的,就是这份人情味。“去年我孩子发烧,还是下棋的王老师帮着送去医院的。这巷子里住的都是老邻居,谁家有动静,大家都放在心上。”
车站旁有家理发店,老师傅用的还是老式推子。墙上挂着发黄的明星画报,镜框边插着几张黑白照片。有个小朋友坐在加高的椅子上理发,乖乖让围布罩着身子,眼睛盯着电视里播的动画片。他妈妈说,她小时候也是在这个理发店理的发。
傍晚时分,巷口的水果摊亮起暖黄的灯。放学回家的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打闹,自行车铃叮叮当当响成一片。站台上等车的人不时看表,却也不着急,反正这条临沧那里有站小巷仿佛有种魔力,让每个人都慢下脚步。
华灯初上时,我踏上末班车离开。回头望去,那条临沧那条有站的小巷在暮色中安静卧着,站台的灯光在石板路上晕开温暖的光斑。或许明天清晨,蒸笼的白雾又会准时升起,棋子会再次落下,而这条普普通通的小巷,还会继续它不紧不慢的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