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皋约茶上课,如皋品茶学习交流
这两天朋友圈里总看到“如皋约茶上课”的消息,刚开始我还纳闷,这年头喝茶都要组队去教室了?后来才弄明白,原来是把茶桌当课桌,用盖碗茶杯代替黑板粉笔的新式聚会。
说到这个如皋品茶学习交流,可不是简单凑一块儿喝茶聊天。上周我被老同学拉着参加了一场,走进茶室就闻到满屋茶香,十来人围坐在长茶桌前,主位上的茶艺师正往紫砂壶里冲泡金骏眉。有人掏出笔记本认真记录,有人举着茶杯反复观察汤色,那架势真有点像回到大学选修课。
茶香里的学问
茶艺师小陈给我们演示温杯烫盏的手法时,坐在旁边的大姐突然感叹:“这手法和我奶奶泡茶很像啊。”没想到这句话打开了话匣子,在场的各位纷纷说起自家老一辈的喝茶习惯。住在如皋老城的王叔说,他父亲至今保留着用搪瓷缸泡龙井的习惯;九零后设计师小林则分享了她外婆总在茶里放两颗红枣的特别饮法。原本计划中的茶艺课,突然变成了鲜活的地方饮茶文化分享会。
我发现这种如皋约茶上课最妙的是,每个人既是学生也是老师。第二泡茶时,从事滨罢行业的小张主动接过茶壶,给大家演示他刚从潮汕学来的“关公巡城”。虽然动作还不太熟练,茶汤倒得满桌都是,但众人都笑着鼓掌。穿汉服来的姑娘教大家辨认不同季节茶叶的窍门,开茶楼的李老板则分享了保存茶叶的实用方法。
说到兴起时,茶艺师索性把茶盘搬到大家中间,让每个人亲手试试悬壶高冲。轮到我时,手抖得差点把热水浇到外面去,这才体会到看似简单的动作需要多少练习。这种体验式的如皋品茶学习交流,比单纯听讲座有意思多了。
不觉间叁小时过去,我们尝遍了六种茶。临走时大家都互加微信,约好下周末再去另一位茶友家尝他收藏的老白茶。走出茶室时,我捏着手里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,突然想起小时候跟着爷爷去茶馆的情景——那时候人们也是在茶香里传递着生活的智慧啊。
现在的如皋约茶上课,某种程度上延续了这种传统。只不过我们不再局限于老街茶馆,而是在各个茶室、工作室甚至自家客厅里,继续着这场对于茶文化的对话。或许下次再去,该轮到我给大家讲讲如何挑选合适的煮水壶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