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州同城喝茶上课,亳州本地品茗学习交流
亳州同城喝茶上课,这事儿挺有意思
前几天,我在朋友圈里刷到一条活动,叫“亳州同城喝茶上课”。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,喝茶就喝茶呗,怎么还和上课扯上关系了?我这人好奇心重,顺手就点了报名,想着去看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。
到了地方,发现不是什么严肃的教室,而是一个挺雅致的茶室。一进门,茶香就扑鼻而来,让人一下子放松了不少。组织者是个挺和善的大姐,她招呼我们坐下,笑着说:“别紧张,咱们今天就是边喝边聊,这亳州同城喝茶上课啊,说白了就是让大家在喝茶的工夫里,学点茶叶的门道,交几个谈得来的朋友。” 她这么一说,我心里那点疑惑顿时就散了。
第一道茶泡的是咱们亳州人常喝的本地茶。大姐一边熟练地温杯、投茶、注水,一边跟我们唠嗑。她说,你看这水,不能直接滚开着冲,得稍微降降温,不然就把茶叶烫坏了,喝起来一股子糊味儿。我以前喝茶,可没这么多讲究,都是抓一把茶叶,开水一冲就完事儿。听着她讲,我才恍然大悟,原来自己以前那都不叫喝茶,顶多是解渴。
接着,我们又尝了几种不同的茶。每换一种茶,大姐都会让我们先闻闻干茶的香气,再品品茶汤的滋味。她说,品茶啊,得像认识一个新朋友,你得慢慢来,先看外表,再闻其声,最后才能品其心。这话听着还挺有哲理。我学着他们的样子,小口啜饮,让茶汤在嘴里转一圈,细细感受那先微苦后回甘的奇妙变化。哎,你别说,这么一弄,平时喝起来差不多的茶,还真品出了不同的层次感。
在座的几位,有跟我一样来看新鲜的年轻人,也有几位对茶颇有研究的老亳州。聊着聊着,话题就从茶叶本身,扯到了咱亳州的历史文化上。一位老先生呷了一口茶,慢悠悠地说:“咱们亳州,是药都,也是古井贡酒的产地,其实这茶文化啊,底蕴也不浅。只是过去大家忙于生计,没太静下心来琢磨。” 这话让我想了半天,是啊,我们身边其实不缺好东西,缺的是那份发现和体验的心境。
后半段,我们开始自己动手尝试泡茶。看着简单,轮到自己上手,不是水温和控制不好,就是出汤太快,手忙脚乱的。旁边一位茶友看我笨手笨脚的样子,笑着给我指点了一下手势。在这种亳州本地品茗学习交流的氛围里,大家很快就熟悉起来,互相交流着自己的心得和失败经验,茶室里充满了轻松的笑声。
活动快结束的时候,我端着自己泡得还算成功的一杯茶,心里挺满足的。这趟来得值!不仅舌头学会了分辨更细腻的味道,更重要的是,心情也跟着这慢下来的节奏,变得舒缓了。它不像一场培训,更像是一次老友的聚会,在氤氲的茶香里,我们这些原本陌生的人,因为对一片树叶的共同兴趣,坐在了一起,分享了一段悠闲的午后时光。
现在想想,这种亳州同城喝茶上课的模式,确实挺巧妙的。它没有板着脸说教,而是把知识和体验融进了每一道茶汤里。如果你想在亳州找点不一样的活动,或许也可以去试试看。找个周末的下午,放下手机,走进一间茶室,说不定,你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