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怀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附近俗称炮楼的建筑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3:40:55 来源:原创内容

一个地名的诞生

在仁怀大学城待过一阵子的同学,估计都听过“炮楼”这个名号。我第一次听人说起“去炮楼那边拿个快递”的时候,心里咯噔一下,脑子里浮现的全是战争片里那种碉堡的形象,心想这地方起名也太硬核了。后来才弄明白,原来这“炮楼”指的根本不是什么军事设施,而是大学城周边那几栋孤零零立在田边或者坡地上的居民自建楼。

你说为啥这么叫?大伙儿传的说法还挺形象的。你远远望过去,那些楼方方正正,高高瘦瘦,为了在有限的地皮上盖出更多的房间出租给学生,楼都往上摞,层数不少,窗户密密麻麻的。四周呢,可能还是老样子的农田或者矮房子,就它那么几栋突兀地立着,那造型,那架势,你说像不像过去独立在那的炮楼?这名字就这么叫着叫着传开了,比什么“幸福公寓”、“学子家园”好记多了,也生动多了。

这些被称为炮楼的建筑,可以说是大学城生态里一个特别的存在。它们不像学校宿舍有严格的门禁和管理,也不像外面规范的小区配套齐全。它们就是最直接的、为解决学生住宿需求而生的产物。价格通常比较亲民,对于想有点个人空间,或者考研需要安静环境的学生来说,吸引力不小。楼里格局都差不多,一条长廊,两边是一个个单间,门对门,有点像老式的筒子楼。走在里面,能闻到各家各户传出的不同饭菜香味,听到不同门后传来的音乐声、游戏声,生活气息特别浓。

住在这些“炮楼”里,滋味也挺复杂的。好处是自由,下了课回来,门一关就是自己的小天地,不用应付宿舍的集体作息。但麻烦事也不少。比如隔音,那是真谈不上,隔壁晚上打呼噜,说不定你都能听出节奏来。再比如水电网络,出点小问题那是家常便饭,这时候就得看房东的处理效率了。所以啊,住这儿的学生,个个都练就了一身跟房东打交道和自个儿处理小麻烦的本事。

这些建筑的存在,背后其实是大学城快速发展带来的一些现实问题。学校扩招,宿舍不够用,周边的商业开发一时半会儿又没完全跟上。有需求的学生,和有地皮的当地人,就这么一拍即合,催生了这些独特的“炮楼”建筑。它们谈不上多美观,甚至有些简陋,但确实在某个阶段,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很多学生的居住难题,承载了无数人的大学记忆。现在想起来,那种在简陋环境里求学的日子,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。

如今,随着大学城越来越成熟,周围高楼小区也渐渐多了起来。不知道这些最早一批的“炮楼”,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。是会被拆除,盖起更现代化的大楼,还是会一直这样存在下去,继续见证一届又一届学生的青春。但无论怎样,“炮楼”这个名字,以及它背后代表的那段有点艰苦、又充满生命力的时光,恐怕会留在很多人的记忆里,成为一个时代的独特印记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