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阳学生品茶上课,茶香课堂学子品味
茶香漫进教室
上课铃响过,南阳职业技术学院的茶艺教室里飘起缕缕蒸汽。李老师不紧不慢地捻起茶叶罐,二十多名学生围坐着,人手一套青瓷茶具。这不是什么课外兴趣班,而是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——"茶文化与茶艺实践"。教室后排的男生小声嘀咕:"我爸听说我们要学泡茶,还以为学校开茶馆了。"周围响起一片压低的笑声。
窗外的桂花树轻轻摇曳,教室里茶香渐渐浓郁。李老师边示范温杯动作边聊起去年毕业的小王:"那孩子现在在杭州的五星酒店工作,上次发消息说,就因为茶艺考核时每个动作都标准,直接被分到了行政酒廊。"学生们手上动作更认真了,瓷杯相碰发出清脆声响。穿蓝毛衣的女生试着模仿老师手腕转动的弧度,试到第叁次终于让水流在杯中画出完美的漩涡。
其实刚开始推行这门课,家长们没少打电话到教务处。直到去年校企合作单位来参观,看到学生们行云流水的茶艺展示,当场签了十五个实习名额。教语文的张老师说现在批改作业,时不时能在字里行间闻到茶香——原来很多学生习惯带着茶杯上自习。
茶杯里的变化
大叁的刘明宇刚获省里茶艺比赛叁等奖。这个曾经在课堂上坐不住的运动系男生,现在能安静地完成整套凤凰叁点头。"最开始觉得泡茶是老人家的事,"他摩挲着手中的建盏,"直到有次给来访的日本交流团表演,才发现茶艺这么考验心理素质。"那天他的茶汤获得了日方团长特意起身致谢,这件事被写进了学校招生简章。
茶艺课带来的改变悄悄发生在各个角落。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实验室发现,长期喝茶的同学操作精密仪器时手更稳;思政老师注意到茶文化章节的到课率总是特别高;就连食堂阿姨都发现,收餐盘时摔碎的杯子变少了。有次课间,几个学生围着茶盘讨论为什么同样的茶叶,每个人泡出来的颜色深浅不同,这场讨论持续了整整两个午休。
教学楼的露台被改造成露天茶席,成了最抢手的自习地点。经常能看见这样的画面:捧着书本的学生偶尔端起茶杯,在茶香中蹙眉思考,忽然眼睛一亮又继续奋笔疾书。茶香课堂这个概念,已经超出教室的范围,融进了校园生活的肌理。
意外的收获
上周的公开课上发生了有趣的一幕。来自农村的陈晓慧用家乡的野茶搭配薄荷,调出了让评茶师都惊讶的冷泡茶配方。"奶奶每年春天都上山采茶,"她不好意思地搓着围裙角,"我这才知道那些茶都有名字。"这个总是躲在角落的姑娘,第一次在众人面前露出自信的笑容。
茶艺课教师组的办公电脑里存着很多照片:有学生在家乡茶山实习时拍的云雾,有毕业生开的茶空间开业请柬,还有去年冬天那场特别的考试——窗外飘着雪,教室里茶香氤氲,学生们在两个小时里要连续完成六种茶的冲泡。监考老师说,那是他见过最安静的考场,只有注水声和偶尔的品啜声,像是某种庄严的仪式。
暮色渐沉,今天的茶艺课接近尾声。李老师让学生们互相品鉴对方泡的茶,教室顿时热闹起来。"你这杯温度没掌握好呀""快教我刚才那个回旋注水怎么做的"。夕阳透过窗户,给青瓷茶具镀上金边,茶香伴着年轻的笑语,飘出很远很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