井冈山50元一次女农民工在哪找,井冈山50元一次女工何处寻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2:23:55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总听人提起井冈山50元一次女工何处寻这个话题,说实话第一次听到时我还挺纳闷的。井冈山这片红色圣地,怎么会有这样的传闻?这得从去年冬天我去井冈山实地走访说起。

那天正好碰上修路的施工队,十几个女工戴着安全帽,扛着铁锹在填土方。趁着她们休息的工夫,我凑过去搭话。领队的李大姐撩起围巾擦汗,笑着说她们确实按天算工钱,做满八小时正好挣五十块。“这活可比在老家种地强多了,就是腰酸背痛的。”她边说边捶着后背。

山脚下的劳务市场

后来我特意起了个大早,跑到山脚的劳务集市转悠。好家伙,天还没亮透呢,路边已经站了百十号人。有个裹着绿头巾的大婶正跟包工头讨价还价:“上次你说五十,今天活重得加五块!”这让我突然明白,原来井冈山50元一次女农民工在哪找的说法,指的就是这些打零工的大姐们。

在茨坪老街的早餐摊上,我遇见正剥着茶叶蛋的王嫂。她伸出布满老茧的手给我看:“咱们这些临时工,搬材料、拌水泥啥活都接。有时候主家急着要人,确实能给到五十。”她压低声音说,有些姐妹会跟着施工队转场,龙市、茅坪都待过,哪里有工程就往哪儿跑。

说实在的,看着她们在寒风里搓着手等活的样子,心里挺不是滋味。这些四五十岁的妇女,很多都是家里顶梁柱。住在工棚里啃着冷馒头,就为省下钱寄回给孩子交学费。有次我看见叁个女工合买一盆红烧肉,你推我让的,最后连汤汁都拌饭吃得干干净净。

不过现在情况好像在变好。新建的旅游服务中心招了不少本地妇女,虽然还是临时工,但至少不用日晒雨淋了。上次遇到李大姐,她正在纪念品柜台整理红军帽,身上那件蓝布衫洗得发白,但笑得特别舒心:“这儿活轻省,就是得学着说普通话。”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补充道,“游客问路的时候,咱不能给革命老区丢脸不是?”

转眼开春了,听说劳务市场要搬到室内去。我在想啊,等下次再去井冈山,或许能看到她们坐在长椅上等活,不用再被风吹雨淋。这些用双手建设着红色圣地的人们,确实值得我们记住。她们弯腰劳作的身影,何尝不是这抹红色里动人的印记?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