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家界初中生百元3小时通话,学生低价长途电话咨询
最近在张家界街头看到一则手写广告,写着"初中生百元3小时通话",这个挺有意思的。现在大家都用微信视频了,怎么还有人在做这种传统长途电话的生意呢?
我特意找了个周末,在市中心的天桥下找到了这个摊位。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生坐在小马扎上,面前摆着块硬纸板,上面详细写着"学生低价长途电话咨询"的服务内容。旁边还放着个老式插卡电话机,看着还挺专业的。
意想不到的客户群
让我惊讶的是,来咨询的人还真不少。有位打工的大姐站在摊位前问了半天,最后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开始拨号。"我在工地做饭,老家里没通网络,儿子在县城读高中..."她边说边按着号码,手指因为常年干活显得很粗糙。
这时又来了个老奶奶,提着菜篮子,说是要打给在外地工作的孙女。"孩子教过我视频,可我老记不住步骤。"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。确实,对很多老人来说,直接拨号打电话可比操作智能手机简单多了。
摊主小陈告诉我,他是本地初叁学生,发现很多中老年人不习惯用智能手机,就想到了这个点子。用的电话卡是从正规运营商那里买的套餐,算下来每分钟才几分钱。
说话间,刚才那位大姐打完电话回来了,眼睛红红的,但脸上带着笑。"听见娃的声音了,说这次考试进步了..."她边说边擦眼角,又从口袋里掏出几个橘子非要塞给小陈。
藏在数字背后的温度
看着这个简陋的摊位,我突然想到,在5骋时代,这样原始的通话方式反而成了某些人的刚需。小陈的"初中生百元3小时通话"服务,解决的不仅是通讯问题,更是情感联结的难题。
"最远接到过新疆打来的电话,"小陈整理着电话线说,"有位大爷的儿子在那边搞建设,两年没回家了。"他说每次看到客户通话时又哭又笑的样子,就觉得这事做得值。
现在很多所谓的便捷通讯工具,反而把不少老年人挡在了门外。视频通话要流量,要记得点哪个图标,要保证网络稳定...对这些老人来说,记住一串数字直接拨号,才是最实在的。
旁边便利店老板也过来搭话:"这孩子在这摆摊两个月了,经常看到他帮老人查号码、教他们怎么说话费最划算。"
天色渐晚,小陈开始收拾东西。他说赚的钱主要用来买学习资料,剩下的存在一个小铁盒里。"等我考上高中,说不定让我弟弟来接这个班呢。"他半开玩笑地说。
回程路上我在想,科技发展得再快,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联系始终不会变。在张家界这座旅游城市里,这个初中生的电话摊成了连接亲情的小小驿站,用最传统的方式,守护着最珍贵的情感。或许这就是"学生低价长途电话咨询"服务能存在的原因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