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尔木大学城上门400元服务,附近学生家教400元辅导
最近在格尔木大学城附近的小区公告栏上,总是能看到类似的贴子。那天路过时,我盯着那张写着“格尔木大学城上门400元服务”的纸条看了好久,旁边还贴着好几张“附近学生家教400元辅导”的广告。说实话,刚开始我也有点想岔了,直到邻居王阿姨出来倒垃圾,才跟我道破了原委。
王阿姨家的孩子正在读高二,数学成绩老是上不去。她拉着我说起上个月找家教的经历:“刚开始我也犯嘀咕,这年头四百块能请到什么好老师?后来才知道,那是大学生们自发组织的公益助学项目。”她指了指公告栏最下面那行小字,“人家明明白白写着是家教服务,就怕是有人看错了,还特意在价格后面加了‘辅导’两个字。”
家教服务的缘起
后来我特意去了解了一下,这个活动的发起人竟然是格尔木大学师范专业的几个大叁学生。带头的李同学告诉我,他们发现很多家长对大学生家教存在误解:“有一次我们去家访,家长直接问‘你们这个上门服务正不正规’,把我们都说懵了。”原来,有些家长看到“上门服务”这样的字眼,会联想到其他行业,这让同学们哭笑不得。
现在他们在每张广告下面都加了详细说明,还印了学生证复印件。李同学无奈地笑笑:“其实我们就是想用最实惠的价格,帮孩子们补补课。大学生时间相对灵活,收费比培训机构低很多,教学质量却不打折扣。”
我跟着去听过一节课,确实被他们的认真劲儿打动了。那个教物理的小张,为了解释清楚一个电路原理,特意从实验室借来了教学模具。孩子一开始皱着眉头,等到小灯泡亮起来的那一刻,突然就“啊”地一声明白了。孩子妈妈在旁边看着,眼神里的担忧早就变成了欣喜。
改变在悄然发生
这种大学生家教带来的改变,不止体现在成绩单上。王阿姨跟我说,她家孩子最近变得特别爱学习:“以前一到周末就想着打游戏,现在每到周五就开始盼着家教老师来。”更让她欣慰的是,大学生们不光教知识,还会分享学习方法:“那个小姑娘告诉我儿子,她高中时也偏科,后来是怎么克服的。这些话从年轻人嘴里说出来,孩子特别听得进去。”
随着口碑传开,现在找大学生家教的人越来越多。艺术系的学生开设了美术辅导,英语专业的同学组成了口语小组,连体育生都开始带孩子们锻炼身体。这种互帮互助的模式,正在让整个大学城的学习氛围变得越来越浓。
说来也挺有意思,最初让人产生误解的“格尔木大学城上门400元服务”,现在反而成了家长之间口耳相传的暖心话题。住在学林雅苑的刘老师说:“大学生用这种方式反哺社区,既锻炼了自己,又帮到了邻居,真是双赢。”
夜幕降临,大学城的教学楼亮起盏盏灯火。那些在自习室里备课的身影,那些在居民家里耐心讲解的年轻面孔,正在用最朴实的方式,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温暖故事。或许明天,又会有新的家教小组加入进来,让更多的孩子在四百元的课程里收获知识,收获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