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票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北票女院后街品茶
傍晚五点刚过,斜阳把北票女子学院后街的石板路染成暖金色。我推开那家名为“清韵”的茶馆的木门,风铃叮当作响,老板娘从茶海前抬起头,手上紫砂壶嘴里正飘出白牡丹的甜香。
“还是老位置?”她笑着问。我点点头,熟门熟路地走到靠窗那张斑驳的木桌旁。这个角落能看见整条后街——放学的女学生叁叁两两走过,自行车铃铛清脆,空气里飘着刚出炉的栗子香。
其实刚开始来这儿纯粹是图方便。教学楼出来拐个弯就到,比去前门的连锁咖啡店近得多。那会儿我还分不清铁观音和毛尖的区别,总觉得喝茶是老人家的事。
茶杯里的时光
老板娘给我泡了杯今年的春茶。茶叶在玻璃杯里舒展,像重新活过来似的。“你看这片叶子,”她指着杯中,“在树上长着时吸收阳光雨露,制作时经过揉捻烘焙,现在遇到热水,又把所有的好都释放出来。”我捧着温热的茶杯,突然觉得这很像我们在这条后街上度过的日子——所有的经历,不管是甜的苦的,最后都沉淀成生命的滋味。
常来的熟客都知道,北票女子学院后街喝茶不仅仅是解渴。隔壁桌的大四学姐每周叁固定来这儿写论文,她说在这能找到思路;对面那对闺蜜正在小声讨论实习的事,茶杯升起的热气让她们的表情显得柔和。
还记得去年冬天,我为了一个比赛焦头烂额,几乎天天泡在茶馆。老板娘什么也不问,只是时不时给我的壶里续热水。直到某天,她放下一小碟桂花糕:“总喝茶对胃不好,配点茶点。”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北票女院后街品茶这件事,品的不仅是茶,还有这份不动声色的关怀。
茶馆的留言本上藏着很多故事。有人写在这里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,有人写通过喝茶学会了静心,还有个即将毕业的学姐写道:“四年了,从毛躁到沉稳,这家茶馆见证了我的改变。”翻着这些字句,你会发现每条后街都有自己的性格,而这条后街的性格,大概就融在这淡淡的茶香里。
天色渐暗,茶馆亮起暖黄的灯。我又要了一壶茶,看茶叶在水中慢慢沉浮。忽然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都爱来北票女子学院后街喝茶——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的时代,能有这么一个地方让你慢下来,诚实地面对自己,实在是难得。
窗外,路灯一盏接一盏亮起,把后街照得温馨。我想起老板娘常说的话:“茶如人生,总要细细品。”是啊,在这条熟悉的北票女院后街品茶,我们品的是茶,也是正在徐徐展开的生活本身。